华侨网 特稿评论 美方升級對華封鎖限制,中國是否會調整對外開放政策? 我駐俄大使張漢暉回應

美方升級對華封鎖限制,中國是否會調整對外開放政策? 我駐俄大使張漢暉回應

根據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網站消息,3月21日,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就全國兩會、中國經濟情勢和中俄關係等問題接受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專訪,全文如下:

一、不久前,中國成功召開兩會,總結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並規劃了發展目標。 能否介紹相關情況?

3月4日至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 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是中國國內重要政治議程,也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詳細介紹了2023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2024年發展目標和任務。 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部環境日益複雜背景下,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可謂成色十足。

一是中國經濟成長韌性強勁。 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超過126兆元(約17.7兆美元),年增5.2%,成長速度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經濟增量超過6兆元(約8,500億美元 ),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連續11年維持在30%以上,世界經濟成長最大引擎地位不可撼動。

二是經濟發展切實惠及全體民眾。 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且持續成長;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居民消費價格僅上漲0.2%,人均可支配所得成長6.1%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財政補助力度不斷增加。

三是科技創新驅動更加顯著。 去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兆元(約4,6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1%,人工智慧、生醫、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數位經濟加速發展,5G用戶普及率超過50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電動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成長近30%。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數據顯示,代表全球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最高水準的153家「燈塔工廠」中,中國佔62家,數量居全球第一。

兩會確定了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赤字率擬按3 %安排,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等。 要實現這些目標並非易事,兩會對此作出了詳盡部署。 中方有決心、有能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取得新的更 大成效,更惠及中國與世界。

二、中國確定今年經濟成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中國將如何確保此目標實現?

今年將5%左右作為中國經濟成長預期目標,是在綜合平衡基礎上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當前和長遠、需要和可能提出的,與中國經濟成長潛力和支撐條件基本匹配, 是經過科學論證和積極努力可以實現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當前中國經濟確定性與日俱增,抗衝擊能力和韌性持續增強,這主要得益於四大優勢為經濟成長提供強力支撐。

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勢。 中國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中國共產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通過制定“五年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持經濟政策的 連續性,有效彌補市場失靈,並透過前瞻性經濟政策和產業佈局,努力贏得新經濟業態的先發優勢。 以新能源為例,去年中國再生能源裝置達14.5億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置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力發電,全年新增裝置超過全球一半。

二是市場規模超大的需求優勢。 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大國,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82.5%,文化、旅遊、餐飲等消費持續強勁。 以剛過去的中國春節為例,假期8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4.74億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34.3%;國內旅客出遊總花費6,3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3%。 未來一段時期,服務消費的空間和潛力仍很大。

三是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 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構成的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產業配套能力與整合優勢明顯,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長三角地區建立起「4小時」朋友圈,涵蓋電池、車載晶片、自動駕駛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零件的全生態鏈。

四是高素質勞工眾多的人才優勢。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統,積極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畢業生數量穩居全球第一,預計到2025年STEM博士生將超過7.7萬人 。 截至去年底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其中突破第一個100萬件用時31年,突破第四個100萬件用時僅一年半。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習近平主席著眼於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在今年兩會期間突顯了一個關鍵概念—新質生產力。 「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為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大數據、新能源、人工智慧等前沿探索正源源不斷為「新質生產力」輸送動能。 因此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有底氣高品質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包括5%左右的經濟成長預期目標。 近期全球民調顯示:93.1%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機會中國」不可錯過,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三、有西方媒體稱外資正在大規模撤出中國,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一些西方媒體報道片面解讀中方有關統計數據,嚴重誤導讀者,表面上是他們在涉華經濟報道上不專業、不嚴謹,實質上體現了其唱衰中國的險惡用心。 我願就此分享以下事實:

一是中國吸收外資仍處於歷史高點。 2023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633億美元,是僅次於2021年和2022年的歷史第三高。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年增39.7%,其中高科技產業引資佔37.4%,比重創歷史新高。 過去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報酬率為9.1%,遠高於在歐美的3%。 法國、英國、荷蘭、瑞士等國外商持續追加投資中國,2023年實際對華投資分別成長84.1%、81.0%、31.5%、21.4%。 美國、日本在華新設企業數也均成長。 各國企業普遍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前景,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

二是中國吸引外商投資優勢更顯著。 從內外環境來看,市場普遍預期主要已開發經濟體貨幣政策面臨轉向調整,全球流動性趨緊將整體改善,國際投資將更加活躍。 中國經濟維持回升向好發展態勢,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外商投資意願可望進一步增強。 從產業基礎和內需潛力來看,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配套和整合能力強,勞動力素質較高,將為來華企業發展提供更強的支持。 中國中等收入族群超4億多人,是各國企業不可忽視的廣大市場。 從吸引外資結構來看,未來隨著電子技術、新能源、半導體、智慧科技等持續發展,這些領域可望成為中國吸引外資新增長點。

第三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有升有降是常態。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面臨新冠疫情衝擊、已開發經濟體貨幣政策劇烈調整、國際政治局勢更趨複雜環境下,全球FDI波動增加,2021年上升至較高規模後持續回落。 特別是聯準會維持高利率,美元融資成本上升,跨國企業投資均收縮。 中國國外商直接投資與全球走勢基本一致。 解讀有關數據需全面考慮其歷史基數和波動情況,某一年數據下降不能簡單得出「外資逃離中國」結論。

今年兩會確定中國將持續加強吸引外資力度,包括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加速出台實施數據跨境流動、 便利外籍人員來華等配套措施;推動在政府採購、招標和標準制定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全面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昇戰略,賦予自貿試驗 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更多自主權,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等。 總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含金量將越來越高,中國也必將持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 我們歡迎俄羅斯朋友到中國投資興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合作共贏,攜手發展。

四、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不斷升級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投資限制等措施,中國將如何因應? 會因此調整對外開放政策嗎?

當前,世界經濟風險積聚,保護主義逆流橫行,相關國家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熱衷搞「小院高牆」「脫鉤斷鍊」。 正如王毅外長指出,把正常的貿易往來泛安全化、泛意識形態化,以“去風險”為名,構築“小院高牆”,不追求“跑得更快”,卻試圖“絆倒 別人”,看似贏了,實則輸掉了自己的長遠發展,也拖累了世界的進步和繁榮。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致力於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不斷以自身新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同時為世界帶來新機遇,充分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始終堅持越發展越開放,沒有理由改變也不會改變這個國策。 目前中國關稅總水準已降至同世貿組織已開發國家相當水平,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縮減到31項以下,外資製造業准入全面放開,服務業開放加速推進。 去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41.76兆元,再創歷史新高,已連續6年維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 「一帶一路」倡議已逾十週年,中國累計同151個國家簽署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0多萬個工作崗位,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創造了一個個 「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

面對全球發展困境,2021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設定凝聚加快發展的政治共識、搭建發展合作的公共平台、促進發展經驗的交流互鑑、增強 協同發展的國際合力等四大目標,發出了聚焦發展、重振合作的時代強音。 兩年多來,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70多個國家參與在聯合國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球發展促進中心順利運轉,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不斷擴大,200多個合作項目開花結果。 這是新時代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另一個重要公共產品,為加速落實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方始終認為,各方應團結而不是分裂,合作而不是對抗,開放而不是封閉,在維護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為經貿合作創造國際化、市場化、 法治化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向更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 中方將持續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與世界相互成就、共創未來。

五、您對2024年中俄關係與務實合作有何期待?

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丁總統的戰略引領下,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正處於歷史最佳時期。 不久前普丁總統成功連任,習近平主席第一時間來電祝賀,凸顯了兩國領導人的親密友誼與政治互信。 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議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兩國「背靠背」戰略協作日益密切。 雙邊貿易額成功突破2,400億美元,「中國製造」越來越受俄羅斯消費者歡迎信賴,俄農產品、海鮮等暢銷中國。 兩國人文合作方興未艾,教育、文化、藝術、旅遊、衛生等領域合作不斷擴展。 中俄各領域合作突飛猛進,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兩國將迎來建交75週年,開啟為期兩年的中俄文化年。 歷經75年的淬煉,中俄關係愈發成熟。 中俄攜手同行的決心更加堅定,世代友好的基礎更加牢固,全方位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 目前雙方已就隆重慶祝建交75週年達成共識,將結合中俄文化年舉辦一系列接地氣、暖民心的豐富多彩活動。 習近平主席和普丁總統將持續保持密切溝通,雙方高層交往將延續強勁勢頭,經貿、能源、交通、農業等領域合作將持續推進,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綠色經濟等高新技術領域合作潛力不斷釋放。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俄將繼續勇擔時代使命,共同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攜手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方願全力支持俄羅斯金磚國家主席國工作,並期待同金磚國家等各方攜手努力,推動開啟「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英國王室人手不足 麻煩不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