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中國代表「罕見」痛批這個國家背後:海地人、美國霸權、交易品

中國代表「罕見」痛批這個國家背後:海地人、美國霸權、交易品

「如今的太子港好似一座『死城』,警察和幫派分子日常槍戰,煙霧瀰漫,街上幾乎空無一人」海地國家警察總長住所被劫掠後燒毀,街頭躺著十多具佈滿彈痕 的屍體」…

如果說侵占印地安人家園、屠戮起家,靠一戰、二戰發家的美國像是開了掛,那它的鄰居海地,就是在美國身邊經歷著「地獄模式」。

近日,這個國家的局勢再度引起全球關注,首都太子港超過80%的地區遭幫派控制,公共機構瀕臨崩潰,令人咋舌。

早在3年前,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曾罕見地在安理會嚴厲批評海地「政治派別爭鬥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為,濫權腐敗屢禁不止,國家治理幾近失敗」。 近30年來,聯合國為幫助海地擺脫危機已投入龐大資源,光是各種支助組織的投入費用就已超過80億美元,但沒有達到應有的成效。

且不說物資的投入,在全球援助海地的人員中,就有8名中國維和警察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難,即便中國和海地並未建立外交關係。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是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真實寫照,而海地是與美國關聯極深的典型。

3月18日,海地太子港,人們在街上看到民眾被幫派成員殺害後驚恐難安。 圖自視覺中國

海地與多明尼加同處一島,臨近美國佛羅裡達州

海地人、美國霸權、交易品

2016年10月,颶風「馬修」重創海地,境況愈加艱難,隔岸觀火的《華盛頓郵報》發布一篇社論,引起了海地人強烈不滿。 因為海地——“拉美第一個獨立國家”、“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之所以淪落為“西半球最貧窮國家”,與美國的長期干涉脫不了關係。

「(《華郵》在)10月17日社論中宣稱,『美國人過去曾慷慨地幫助海地』。」海地非營利組織負責人看到這兒不禁致信美媒,提醒對方一個事實:

「儘管自2010年地震以來美國確實向海地提供了寶貴的援助……(當年)出於海地可能走向共產主義的擔心,美國向杜瓦利埃家族提供了支持。海地人的公民自由和生命, 變成了美國在西半球霸權需求的交易品。”

海地人、美國霸權、交易品,字字帶血。

為啥這麼說?

1957年老杜瓦利埃上台,時值菲德爾·卡斯楚領導古巴革命並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將古巴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越來越集中於限制蘇聯 的影響力。 老杜瓦利埃意識到,他可以靠「反共」言論博取美國的支持,即使美國官員私下稱他是「西半球最糟糕的獨裁者」。

杜瓦利埃父子二人掌權海地近三十載,導致數萬海地人被謀殺,流亡海外者不計其數,國家經濟崩潰。 小杜瓦利埃最後坐上美國空軍的飛機,拍拍屁股走人。

以至於一旦翻開海地人200多年的血淚史,就繞不開「杜瓦利埃王朝」。

弗朗索瓦·杜瓦利埃 影片截圖

“美國非常看重這位‘反共’盟友,專門派出醫療團隊”

1804年,持續了九年的白蓮教起義被嘉慶皇帝平息,但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與衰敗。 同一時期的地球對面,一場奴隸起義擊敗了拿破崙的軍隊,海地從法國贏得了獨立。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原為印第安人的地盤,1492年被哥倫布發現,先後淪為西班牙和法國殖民地。 獨立後的海地被迫向前殖民者法國支付1.5億法郎賠款,國家經濟被大幅消耗。

20世紀,這塊地盤輪到了美國「做主」。

1915年7月,海地時任總統因處決政治犯而遭憤怒的人群殺害。 醞釀已久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立即以「重建秩序」「維護美國和外國人的權益」為幌子,下令派兵海地,一待就是19年。

1934年,美國軍隊在海地行軍 資料圖

隨後的佔領期間,美國建立了傀儡政權,重寫海地憲法。 在自己國內實行私刑和種族隔離政策的美國政府控制了海地財政,審查海地媒體,同樣強迫海地農民進行無償勞動,鎮壓那些反對美國佔領的海地愛國者,並掠奪海地自然資源。

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剝削,以及美國上世紀初的強佔,破壞了海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民眾帶來了深刻苦難。

美國人1934年撤軍後,海地陷入政治混亂,出現了一系列令人眼花撩亂的政府、政變、奪權和軍事演習。 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çois Duvalier)在1957年成為了這當中的贏家。

弗朗索瓦·杜瓦利埃曾經被美國資助的公共衛生計畫招募,幫助治癒海地農民的熱帶疾病,贏得了「醫生爸爸」(Papa Doc)的綽號。

很明顯,上台後的「醫生爸爸」已非良善之輩。

他將潛在的政敵流放,或把他們扔進監獄施以酷刑,並鼓勵手下的民兵組織透過綁架、毆打和勒索來恐嚇平民。 他鼓勵黑人從該國黑白混血精英中奪回權力,並研究本土的原始宗教伏都教(Voodoo,又譯“巫毒教”),為了利用宗教對海地人的影響,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伏都 教中的「死神」-安息日男爵。

《紐約時報》在1971年爆料稱,杜瓦利埃1959 年遭遇嚴重的心臟病發作,差點喪命。 美國非常重視這位「反共」盟友,專門從關塔那摩和華盛頓派專家團隊來治療他。

到1971年,杜瓦利埃透過虛假選舉和製造恐懼連續執政多年,從公共資金和國際援助中竊取了巨額資產。 美國基於「反共」和「與蘇聯爭霸」的考慮,未能加以有效阻止。

此時,幾乎90%的海地人是文盲,飽受雅司病、肺結核和營養不良的困擾。 海地450萬人的人均年收入約為75美元,而拉丁美洲的平均收入約為400美元。

不久,其獨子讓-克洛德·杜瓦利埃(Jean-Claude Duvalier)登上歷史舞台,綽號“醫生娃娃”(Baby Doc)。

這一年,64歲的老杜瓦利埃去世。 海地憲法修改了關於總統最低年齡的條款,19歲的小杜瓦利埃以2391916比0的投票結果登上權力寶座,成為海地第二位「終身總統」。

1971年4月14日,海地太子港,小杜瓦利埃在海地太子港總統府檢閱部隊時,身旁站著軍事警衛。 圖自視覺中國

在執政的最初幾年裡,小杜瓦利埃一度向記者開放宮殿,償還國家債務,發起造林運動,並向外企遞出橄欖枝。 美國政府一高興,大手一揮加大了對海地的援助。

但是,海地人卻越來越絕望。

小杜瓦利埃嚴重依賴父親建立的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通頓馬庫特」(Tonton Macoute),用以恐嚇民眾保持沉默,最終維持了腐敗、暴力和殺戮氾濫的國家狀態。 他和親信竊走了大部分援助資金,舉辦奢華的派對,砸錢買大房子、跑車和遊艇,海地平民卻在挨餓。

在1970年代和80年代,當數以萬計絕望、營養不良的「船民」試圖逃離海地,前往美國時,小杜瓦利埃的反應是向肆無忌憚的人販子索要回扣。 隨著絕望的海地人屍體被沖上佛羅裡達州的海灘,美國不得不再次縮減對外援助,作出姿態,但還是不能真正收拾自己扶持兩代杜瓦利埃而釀成的爛攤子。

1986年,海地國家機構日益失調並陷入經濟動盪,小杜瓦利埃終於繃不住了。 在海內外逐漸上漲的反對聲中,他逃離了這個國家,流亡法國,攜帶的LV行李箱裡據稱塞滿了1.2億美元現金。 但美國即便不再給予其政治支持,最終還是「慷慨」地派出美國空軍飛機,幫他「捲款而逃」。

“美國一個世紀以來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可以說,「杜瓦利埃王朝」能逍遙近30年,還多虧了美國的持續輸氧。 但這還只是其乾預海地的片段而已。

小杜瓦利埃不是唯一一個在美國協助下逃走的海地政客,動盪仍舊接踵而來。

1988年,海地軍官普羅斯珀·阿夫里爾(Prosper Avril)在政變中宣布自己為總統。 才兩年過去,他又在另一場內亂中坐上了美國空軍飛機,流亡邁阿密。

同年,牧師出身的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 (Jean-Bertrand Aristide) 成為海地首位民選總統,之後數度被迫下台,一會兒在美軍幫助下重新掌權,一會兒流亡海外。 在瞬息萬變的政局中,他稱自己遭到了美法政府等國際勢力策劃的「綁架」。

顯然,如果在爭霸期間,美國都沒能把海地打造成一個“樣板”,那麼冷戰後海地在美國“菜單”上的位置就更為尷尬。 打了這麼久的交道,海地人或許早已意識到,單單美國人靠不住。

2004年,海地呼籲國際社會幫忙「平亂」。 但美國也不會放手,除了美軍,加拿大、法國和智利也派軍前往,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MINUSTAH)則以穩定局勢的名義進駐海地,直至2017年結束任務。

某種程度上,這又是一場不幸。

2010年海地大地震後,霍亂疫情肆虐,傳染80多萬人,造成近萬人死亡。 儘管有多份科學調查報告表明,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尼泊爾士兵可能傳入霍亂病毒,但聯合國始終不承認負有責任。 直到2016年,聯合國首次承認在海地最初的疫情爆發中負有責任。

除此之外,當地聯合國維和部隊還面臨性侵少女醜聞和私生子訴訟。

許多人問,為什麼多明尼加共和國和海地同處一個島嶼,卻擁有地鐵系統、醫療覆蓋、公立學校、熱鬧的度假村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成長?

2021年10月,海地太子港,實拍當地民眾日常生活。 圖自視覺中國

一方面,國際社會普遍將矛頭指向了海地國內腐敗。

《紐約時報》稱,海地領導人歷來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洗劫國家,立法者在廣播中公開談論收受賄賂,寡頭們坐擁利潤豐厚的壟斷企業,卻繳納很少的稅款。

《華爾街日報》在多年前寫道,“在海地人的理解裡,政府是讓你發大財的地方。”

2021年,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在安理會會議上批評海地:「人民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海地政府和海地領導人對當前這種失望甚至絕望的局面負有主要責任。長期 以來,海地政治派別爭鬥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為,濫權腐敗屢禁不止,國家治理幾近失敗。”

他補充說,近30年來,聯合國為幫助海地擺脫危機已投入龐大資源,光是各種支助組織的投入費用就已超過80億美元,但沒有達到應有的成效。

耿爽發言措詞之嚴厲,實屬罕見。

2021年2月,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海地問題視訊會議

另一方面,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說:“外國干涉海地的歷史是醜陋的。”

「總而言之,過去108年中,美軍及其代理人總是以確保和平、政治穩定和人權的名義,在海地刷了至少41年時間的存在感,但從未真正取得成功。」《外交政策》 去年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美國干涉海地內政的糟糕結果。

《紐約時報》評論稱,幾十年來,美國對海地的政策時而由經濟利益驅動,時而又出於冷戰戰略或移民問題考慮,這對理解海地的政治不穩定以及為什麼它仍然是「西半球最貧窮 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截至1986年,隨著海地進一步陷入貧困和腐敗,美國估計花費了9億美元支持「杜瓦利埃王朝」。

“美國因素引發的血腥歷史赫然在目,美國一個世紀以來穩定和發展這個國家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3月13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評價海地最新局勢時,直戳美國的脊梁骨:「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一個多世紀以來對海地內政的破壞性干涉,尤其是 美國的直接介入和政治操縱,破壞性地強迫海地人實施水土不服的政治模式。”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在經歷一段混亂干涉或鎮壓、帝國主義侵擾和外界剝削的歷史之後,海地在結束杜瓦利埃家族統治後的40年裡,依舊處於政變、暴力、經濟困難和自然災害疊加的複雜危機當中。

2018年川普在任時,曾就移民體系改革問題向海地和一些非洲國家開砲,質問美國為何要接收所有這些「糞坑」國家的移民,刺痛了黑人群體。

2021年海地總統莫伊茲遇刺,幫派勢力迅速填補權力真空。 札哈羅娃引述聯合國數據指出,他們的槍枝主要是透過海運和小型飛機,從佛羅裡達州販運進入海地。

莫伊茲 圖自IC Photo

海地幫派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之久,自1990年代中期逐漸活躍。 有了從美國走私的大量武器,幫派團體在海地迅速擴大,以販毒、敲詐勒索、綁架為生,已經佔領了這個加勒比海國家的大部分地區,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並導致人道主義危機。 只是美國在切斷這些走私管道上,顯然並不走心。

去年10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派遣一支多國部隊,「以支持海地國家警察努力在海地恢復安全,創造有利於舉行自由公正選舉的安全條件」。

安理會成員13票贊同,2票棄權通過決議。 俄羅斯和中國投下棄權票。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解釋性發言中表示,「中方從尊重國家主權、不干涉內政原則出發,對安理會援引憲章第七章授權動武一貫持謹慎和負責任態度。在以往的實踐中, 也確實發生過憲章第七章授權被濫用的先例。”

“但是考慮到當前海地的安全狀況,以及國際社會特別是加共體國家的擔憂和呼籲,基於對友好國家的信任,中方對決議通過採取了建設性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方強烈要求和絕大多數成員支持下,執筆國最後採納中方意見,在此項決議中明確要求所有國家採取一切措施,從源頭切斷海地黑幫獲取輕小武器和彈藥 的頻道」。

視線回到海地。 幫派分子本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越獄,關閉國際機場,在首都太子港搶劫並燒毀了國家警察總長的住所,要求海地過渡政府總理亨利下台,局勢進一步惡化。

為了鎮壓一再升級的幫派暴力,海地再度向國際社會喊話。 然而,在數十年來的介入均以失敗告終後,美國等國猶豫了。

3月22日,多明尼加聖多明各,從海地撤離的美國僑民抵達當地機場。 圖自視覺中國

3月10日,美國宣布已將駐海地大使館非必要工作人員撤出海地,頗有甩手之意。 失去了美國等外界勢力支持,亨利在3月11日宣布將在過渡委員會成立後辭職。

19日,美國國會兩院的共和黨人阻止了拜登政府向海地提供4000萬美元援助,他們稱自己擔心美國納稅人的錢可能會落入幫派團體手中。 這些美國議員似乎沒有反思「前輩」政治人物常年幹預、釀成災難的歷史責任,切斷援助時半點道義負擔也沒有。

當地時間3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發表聲明,譴責發生在海地的暴力攻擊活動。 聲明對武器和彈藥非法流入海地表示嚴重關切,認為成員國有義務根據相關決議對海地實施武器禁運。 但美國這次真會嚴管佛羅裡達的走私嗎? 恐怕沒多少人能樂觀。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眼看著這個國家崩潰,只有上帝才能改變這個地方,因為我看不到別的出路。」海地當地一名女性無奈地告訴BBC,她是9個孩子的母親, 現在正努力為孩子們尋找食物和水。

但是1100萬海地人,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