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美食健康 台灣第一數位療法》幫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靠演算法調整胰島素劑量|天下雜誌

台灣第一數位療法》幫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靠演算法調整胰島素劑量|天下雜誌

過去10年,數位療法在全球悄悄出現,要改變慢性病的照護品質,讓患者有更多決定權。在糖尿病患者超過250萬人的台灣,第一個工具正要問世,挑戰難解的胰島素迷思及血糖控制難題。

文章語音朗讀・
07:57
00:00

/

07:57
1X

調整朗讀語速

數位療法-血糖-糖尿病-胰島素-瘦瘦針

慧康的胰島素劑量調整軟體「易速胰」,獲得台灣食藥署核發第二級醫療器材許可證,成為台灣第一個獲准的數位療法。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明明是晚餐時間,36歲的伍小姐卻縮著身體,毫無食慾。因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近10年,高血糖還是控制不下來,讓她時常累到頭昏腦脹,感覺整個人「快關機」,最近幾乎兩週就發燒一次。

日夜顛倒的長工時,打亂了飲食和睡眠的規律,讓她的糖化血色素長期超標,近期更衝上13%,幾乎是確診糖尿病標準值的2倍。她下定決心辭去工作,在醫師處方下使用俗稱「瘦瘦針」的減重藥物,要把8字頭的體重加速降下來。

「每次回診聽到的結果都不好,久而久之也不抱期待了,」言談裡,全是藏不住的無奈,因為她跟許多糖尿病患者一樣,感覺自己在控制血糖這個難題上節節敗退。當初她十分抗拒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直到4年前才開始加打一天一次的長效基礎胰島素,如今劑量愈打愈重,糖化血色素卻依舊破表,讓她愈來愈灰心。

想到未來,可能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截肢或影響視力,「生活可能更沒有品質了,我也不想要造成別人的負擔,但現在滿無能為力,不知道還能怎麼辦,」她臉上盡是徬徨。

全台超過250萬的糖尿病患者,跟伍小姐有類似處境的人不在少數。血糖太高,會造成視力模糊、疲倦、嘔吐或嗜睡;血糖太低,則會心悸、手抖或昏迷。要讓血糖穩定,患者固定測量血糖是第一步,依此再計算調整施打的胰島素劑量。

糖尿病是數位療法兵家必爭之地

看在慧康生活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鄧居義眼中,這就是數位療法(Digital Therapeutics)的機會。

慧康去年10月宣布,胰島素劑量調整軟體「易速胰」獲得台灣食藥署核發第二級醫療器材許可證,成為台灣第一個獲准的數位療法,追上國際趨勢。

數位療法的定義,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以軟體為基礎的疾病治療。

麥肯錫去年初的報告就提到,全球數位療法的投資金額逼近90億美元,一年內大增134%,漲幅幾乎是數位健康領域整體的1.7倍,其中多以慢性病患者的行為改變為主軸,糖尿病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10年前,鄧居義以智抗糖Health2Sync平台為創業起點,逐漸成為全球百萬慢性病友記錄數據的基地。但他和跨國藥廠賽諾菲合作中發現,醫師會因為患者實際使用胰島素的習慣和數據,改變開立處方的方式,因此決定發展數位療法,要讓血糖控制成效更好。

以「療法」為名,就是因為同樣在智抗糖平台運作,但醫師要設定胰島素劑量的加減範圍,如同數位處方。患者手動輸入每天測量的血糖值後,演算法就可以根據醫師的設定,自動建議接下來要打的劑量。

鄧居義解釋,因為開始打胰島素的前半年失敗率很高,劑量抓不準就造成血糖太高或太低,而數位療法的介入是為了幫助醫病合作,找到最適當的劑量,「幫助病人度過最困難的前六個月。」

事實上,台灣糖尿病患血糖控制成績堪慮。2015年發表在《糖尿病治療》(Diabetes Therapy》的一篇跨國比較研究,指出台灣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用得晚,而且使用後的糖化血色素達標率只有7%,遠低於韓國的13%、中國的70%。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觀察,他近期收治正在施打基礎胰島素的100位門診患者中,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的只有三分之一,未達標患者中,還有高達九成的空腹血糖超標,顯示控制困難。

數位療法-血糖-糖尿病-胰島素全台超過250萬的糖尿病患者受血糖控制之苦,要讓血糖穩定,患者固定測量血糖是第一步。(Shutterstock)

胰島素調整不用等三個月,演算法自動補位

控制困難的原因相當多重。歐弘毅解釋,胰島素劑量要調到合適,牽涉三個因素。患者要先願意驗空腹血糖,再來計算平均值,最後按照醫師指示的範圍,推算劑量增減。

但如果患者沒有固定驗血糖的習慣,只有回診當天看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等數值,就要決定劑量怎麼調,萬一調高太多,「病人會害怕低血糖,醫師也會擔心,」結果就會相對保守。

其次是在健保制度下,慢性病處方箋的設計,糖尿病患者每三個月回診一次,「這真的影響很大,」歐弘毅說,如果要患者提高回診頻率,準確調整胰島素劑量,患者就得自費。

數位療法的介入「可能是一個辦法,」歐弘毅指出,因為不需等待回診時再調整,患者可以基於醫師的設定,緩慢增減劑量。

產品易速胰的兩大考驗

拿到許可證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療效是否明顯改善,而這也是易速胰今年的最大課題。歐弘毅解釋,目前他收治的患者多數可以做到空腹血糖達標,餐後血糖還要努力,但實際療效要等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除了臨床試驗,還有全台12家醫學中心收集600位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RWD)進行中,要證明數位療法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成效。

第二個課題是到目前為止,易速胰都是因研究使用而免費,不用透過醫院系統開立處方,而付費機制,才是數位療法的終極考驗。

美國的新創獨角獸Pear Therapeutics,10年內繁華落盡直至破產的過程,如同前車之鑑。

只比慧康早一年成立的Pear,2017年以治療酒精、大麻、古柯鹼等藥物濫用的認知行為治療軟體reSET,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的數位療法。2021年那斯達克上市前,Pear旗下三個產品都拿到FDA許可。

但兩年後,Pear裁員又破產,就是因為3項產品的保險給付率只有41%,形同六成還是要患者自費買單。以reSET來說,90天的治療要價1665美元,相當於近5萬台幣。

再加上3項處方的開立率(fulfillment rate)不到六成,醫師使用意願不高,也是Pear經營觸礁的原因之一。

科技介入可以讓血糖控制穩定達標,無非是許多糖尿病病友需要的協助。但數位療法在台灣,能不能避開Pear的慘痛教訓,值得後續觀察。

(責任編輯:宋玟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輕微手抖就要治療,避免快速惡化 每月自我檢測提早發現帕金森氏症|天下雜誌

保養皮膚貼士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