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美食健康 努力了還是失敗?各方「神明」開示|天下雜誌

努力了還是失敗?各方「神明」開示|天下雜誌

社會鼓勵我們不斷努力,失敗了就再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功。但或許面對失敗,第一步是要後悔。

文章語音朗讀・
05:07
00:00

/

05:07
1X

調整朗讀語速

耶魯大學-人生-成功-職場-失敗-哲學-書摘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選擇工作時,許多人沒機會釐清自己想要什麼,便進到職場工作。等到數十年後,才發現這樣的人生,並不是自己所渴望。

《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一書引導讀者反思自己的人生,找到對應成敗、生死、磨難與價值等難題的答案。

本書由三位耶魯大學神學院教授沃弗(Miroslav Volf)、克羅斯蒙(Matthew Croasmun)、麥克安納利林茨(Ryan McAnnally-Linz)共同完成。

2014年開始,作者們於耶魯大學開設「值得活的人生」課程,深受學生歡迎。《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延續課堂內容,援引亞伯拉罕、佛陀、耶穌等見解,為讀者解答人生的難題。

作者們提到,財富、權力和名聲等事物,都會讓我們擁有成功人生的「錯覺」。選擇哪些有意義的事、如何回答生命中的疑惑,都是讀者需對自己負起的責任。

盲目追求世俗目標的同時,本書期許忙碌的現代人停下腳步,找到最重要的事,再全力以赴。

以下是本書內容摘要:


對於個人失敗,我們的文化最喜愛的回應方式之一是,「只要不斷努力」。你沒有達到你的標準?那麼就回到出問題的地方,再努力一次。不過,如果光靠努力還不夠,該怎麼辦?

像是「我要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這個決心很好,直到你的心思從孩子身上飄走,你的手慢慢伸進衣服的口袋想拿手機。有時候,個人失敗不是因為某一次的疏失,而是因為根深柢固的習慣。

當我們慘敗時,會喪失繼續努力的信心。我們本來以為自己是某一種人,但事實證明我們不是那種人。我們要如何修復支離破碎的自己?

接下來的部份將要透過一些人回應個人失敗的方法,探討如何解決「只要不斷努力」附帶的問題:當更努力不管用時,如何處理過去挫敗造成的傷害。

澳洲哲學家辛格提供的解方是:從小處做起,不要試圖一次就達到那個標準。他從效益主義的理想得到靈感,做出一點行為改變,或許你會覺得,這好像沒那麼難。然後你會產生信心,再向前邁進一步。你會愈來愈接近目標,這個世界也會因此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

回應個人失敗,要先後悔

猶太拉比與《舊約聖經》指出,個人失敗的影響不只發生在個人層面。由於我們有責任遵行上帝的誡命,因此,無法避免的個人失敗必然會導致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受損。另外,我們就承認了吧:我們的無數個人失敗也會傷害別人。

這種悔改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回顧過去的失敗,我們需要懺悔、賠罪,然後得蒙赦罪。這麼做的目的是,讓事物和關係回歸對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展望未來,我們需要承諾改變自己,這麼做的目的是,從此以後做對的事。

在當代美國佛法教師丘卓(Pema Chödrön)看來,佛陀教導我們,人若踐行「四個因素」,就能克服過去的罪行。

第一是後悔。第二是看見個人失敗的真實面貌,然後克制自己。第三是採取補救措施。你並不是針對你造成的某個傷害來賠罪,而是用慈心禪培養內在能力,使你不再使用過去那些導致個人失敗的思維和行動。

第四是下定決心不再重蹈覆轍。根據丘卓的觀點,我們回顧過去,不是因為我們需要修正過去的錯誤,而是因為它能幫助我們看清事情是怎麼出差錯的。

個人失敗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要看清這個事實並不容易,要為這個事實負起責任會帶來痛苦。當你為自己辨析要如何回應個人失敗時,有兩個問題格外重要。

第一,你如何確保改變後的自己不會故態復萌?你可以借助什麼方法,使自己在將來不會重蹈覆轍,同時幫助你,當你再次失敗時,能做出更好的回應?

第二,補償過去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多重要?我們需要修正行為,並向我們錯待或傷害過的人尋求寬恕與和解嗎?抑或是,解決導致失敗的源頭,避免在未來犯錯與傷害他人。

(責任編輯:曹凱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百歲營養學家分享:7個長壽秘訣|天下雜誌

清大校長:大學生心理危機 兩步驟應對|天下雜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