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历史重拾 山水相依、剛柔并濟!這三條文化帶承載了古都“城市之魂”

山水相依、剛柔并濟!這三條文化帶承載了古都“城市之魂”

北京三條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承載了北京“山水相依、剛柔并濟”的自然文化資源和城市發展記憶,是北京文化脈絡 乃至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2017年發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将三條文化帶列爲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的重要内容。如今,三條文化帶建設正不斷取得實效,成爲首都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爲打造 北京文化金名片增色添彩。

大運河文化帶

沿着大運河遺迹穿行北京城,一處處文化遺産點綴在82公里的河段,與拔地而起的大運河博物館一起,串點成線,古今輝映,形成大運河文化帶,見證千年運河的新生。

行走在大運河文化廣場,風輕柳綠,春意盎然,通州大運河是大運河北京段主體,現已打造成了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将大運河沿線的4座公園串聯起來,形成有歷史、有文化、有生态、有活力的10餘公里景觀帶,古老的運河号子,和現代人文景觀,彙成了獨特的運河風景。

運河滋養着北京,北京同樣守護着運河。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6月24日,京冀段62公里正式通航,讓漫遊運河話千年成爲現實。

長城文化帶

在北京崇山峻嶺間綿延520.77公里的長城,跨越千年時光蜿蜒而來,在持續不斷地保護和文旅開發中,重現磅礴滄桑之美。現存北京長城主要包括北齊和明兩個歷史時期的遺存,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不僅擁有中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還有“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萬里長城獨秀”慕田峪長城等。

據長城資源調查情況顯示,北京長城保存程度好、較好和一般的各類型遺存約占總量的33%,保存程度較差和差的各類型遺存約占總量的41%,已消失的遺存約占總量的25%,未經調查的遺存不足1%。

2019年,《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2018年—2035年)》公布,針對北京長城的保護修繕力度進一步加大。規劃提出,到2035年,通過搶險、日常維護等手段,北京市将實現長城本體和載體全線無險情。圍繞長城主題的各項文化活動和文創産品也異彩紛呈,長城文化節、長城文創大賽,等讓長城IP人氣高漲,長城新春祈福、新年燈會等文旅活動的推出,更是讓古老的長城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市文物局黨組書記 局長 陳名傑:能夠吸引更多的公衆參與到文化遺産保護中來,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産,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文化産品。

到2035年,長城管理開放的長度有望達到北京長城總長度的10%左右。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西山是北京的父親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一山一河,覆蓋了大興、房山、門頭溝、石景山、豐台、海澱、昌平、延慶8個區的全部或局部,爲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誕生、發展的舞台。2021年,永定河747公里河道實現26年來首次全線通水,保持全線通水兩個多月。2022年,永定河全線通水的時間達到了123天。

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七十年的建都史,豐富的生态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今都是當代北京城市建設的财富。随着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對于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在成體系、成規模,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資産轉變,并不斷創造出新的文化産品,極大豐富了人民群衆的文化生活,引導人民從文化自信邁向文化自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和燦爛多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