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美食健康 走進舌尖上的亞運 嘗杭州名菜 品江南文化

走進舌尖上的亞運 嘗杭州名菜 品江南文化

  圖:中國杭幫菜博物館裏的清朝滿漢全席微縮模型。

  伴隨着杭州亞運會的臨近,究竟什麼樣的美食能入選運動員菜單,成為了全球吃貨們最關心的事。近日,亞運村運動員餐廳提前揭秘了部分菜品,東坡肉、定勝糕、宋嫂魚羹等杭州名菜煥新亮相。記者了解到,目前菜單上的1000多道菜品中,杭幫菜在中餐裏的佔比約為百分之四十,這也是繼G20杭州峰會後,杭州美食在世界舞台的又一次集中亮相。作為一座有着千年歷史的古城,杭州美食不僅味道好,更多了一層文化的意境,尤其是本次亮相亞運村的菜品,更是「道道有來歷、口口皆故事」。

  坐落於南宋皇城遺址旁的中國杭幫菜博物館,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地方菜博物館,兩層陳設包括十個展區、二十個歷史事件的場景復原,梳理了上至良渚文化,經過秦、漢、三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階段,下至民國和當代的杭幫菜傳承、發展的脈絡。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唐朝白居易、元稹泛舟西湖吃船席的微縮模型,學習宋代「荷葉鮓」的繁瑣製作方法,還能從清朝滿漢全席的微縮模型上見證宮廷盛宴的窮奢極欲。「館內陳列着3000多道菜。」李紅艷是博物館講解員,年紀輕輕的她已有了七年的工作經驗,對杭幫菜的「前世今生」可謂如數家珍。

  「隨園菜」走進千家萬戶

  「早在良渚時期,杭州人就已經懂得『飯稻羹魚』──用稻米做飯,用魚做羹,這就是最早的杭幫菜。到了南宋,南料北烹以及南宋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使杭州菜獨樹一幟,餐飲行業的發展達到了歷史的極致。街頭巷尾酒肆林立,湧金門外的豐樂酒樓,便是當年臨安城內的網紅店。」清代乾隆年間,杭州誕生了一位美食家──袁枚,他在77歲高齡時所著成的《隨園食單》被廚界尊為聖典。「這本書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當時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詳細記載了326道南北菜餚飯點的選料及烹製方法,廣泛地影響了人們的飲食文化生活。」李紅艷說,書中記載的糯米藕、魚圓、醬肉等「隨園菜」,至今都是杭州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美食背後的人情味

  在李紅艷看來,杭幫菜最大的特點在於「人」。「東坡肉、叫花雞、葱包燴……流傳千百年的杭州名菜背後,是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或是一段段淒美的愛情傳說。」由於博物館離西湖不遠,李紅艷最喜歡的便是在閒暇時光徜徉西湖、「偶遇」菜餚的主人。「例如,每當我漫步蘇堤時,腦海中就會浮現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有一種遇到老朋友的感覺,恨不得與他就着肉汁對飲幾杯。」「最後,我給你出道題吧。」採訪結束,李紅艷走到博物館大門處,指着兩邊的對聯讓記者猜其背後的含義。「上聯:春夏秋冬遠近聽聽看看;下聯:東西南北古今品品嘗嘗。」李紅艷邊念邊提示道,「上聯裏的每個字對應了一處西湖美景,下聯裏的每個字對應了一道杭幫名菜,如果能答對一半,你就算是個合格的杭州通。」

  根據亞運健兒飲食改良

  雖然每一道杭幫菜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與做法,但它們依然要根據運動員的飲食習慣與需求進行改良。亞運會運動員村餐飲服務商行政總廚虞志坤告訴記者,目前菜單已經過專家評審,並報亞奧理事會審核確認。「菜單充分考慮了食品安全、食源性興奮劑防控、食品營養、飲食文化、特色餐飲等方面的要求,將滿足運動員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營養需求。」「根據亞組委的要求,我們對部分菜品進行了改良,例如用牛肉替代豬肉來做東坡肉,雞、鴨、魚等菜品則提前去骨,便於運動員食用。」虞志坤表示,此次菜單涉及菜餚的調料使用也根據亞組委的要求進行了調整,「很多香料不能用。」「但經過團隊多次研發嘗試後,最後呈現出來的菜品基本還原了杭州特色名菜的風味,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能吃到安全、正宗的杭州味道。」

  據介紹,亞運村運動員餐廳將採用自助服務模式,其中熱餐菜品是半自助模式,常溫和冷餐、明檔和飲料是全自助模式。餐廳包含熱餐區、冷餐和常溫餐區、飲料區、明檔區,其中熱餐區提供菜系主要為中餐風味、東亞風味、南亞及次大陸風味、阿拉伯及中東風味、歐陸風味。同時加入必勝客和肯德基等西式餐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疫後拚健康 青年愛上古法養生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