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娱乐资讯 從嶺南到中原,文化大戲如何唱?

從嶺南到中原,文化大戲如何唱?

  在廣東,越來越多城市因劇而火,嶺南文化成為「網紅」。2023年年初,電視劇《狂飆》的熱映就讓廣東僑鄉江門成為了熱門旅遊目的地,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打卡。

  在香港,中華文化古韻散發魅力,「故宮熱」持續升溫。一直以來,香港因其獨特區位和時代因緣,成長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2022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讓這顆「東方之珠」愈加閃耀。

  在河南,傳統節日晚會頻頻出圈,國風舞蹈強勢圈粉。近年來,河南衛視每逢傳統佳節推出的節日晚會在互聯網上擁有大量「自來水」,《唐宮夜宴》《龍門金剛》《洛神水賦》等舞蹈還被「外交天團」在海外社交網站力推……

  是什麼力量讓這些蘊含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美的地標、產品異軍突起?是怎樣的內在驅動力,讓年輕群體願意重新認識傳統文化?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傳承利用好傳統文化,重塑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新形象,增強文化自信,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羊城晚報》《東方今報》和香港大公網聯合推出特別報道,邀請了來自廣東、河南、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與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探討中華傳統文化突圍背後的故事。

佛山醒獅表演。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景瑾瑾 攝

  【廣東】

  影視IP賦能文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 豐西西

  腸粉、騎樓、新會陳皮……滿滿廣東元素的開年爆火國產劇《狂飆》,讓江門不出意料地火了。

  在此之前,江門就是很多影視劇組鐘愛的「天然攝影棚」。台山市梅家大院是電影《讓子彈飛》的主要外景拍攝地;台山市水步鎮岡寧僑圩、開平赤坎華僑古鎮是電影《一代宗師》的取景地;《風雷急》劇組在端芬鎮上澤圩取景拍攝。此外,《唐人街探案2》《誤殺2》《除暴》《明月幾時有》也都曾在此取景。

影視劇《狂飆》取景地——廣東江門台城歷史文化街區。通訊員供圖

  據《狂飆》總製片徐泰介紹,劇組採風了許多城市,之所以把大部分拍攝場景選在江門,主要是看上了江門兼容並包的地域特色,既保留了傳統的老洋樓,也有濃厚的都市氣息。劇中主演張頌文也多次在微博發布江門騎樓老街照片、視頻,向網友「安利」江門。

  豐富的旅遊資源疊加優質的文化資源,讓江門成為了文旅市場裏的「頂流」,吸引了大批遊客觀光打卡。記者了解到,根據初步測算,僅在今年春節長假期間,江門市共接待遊客254.93萬人次、旅遊收入14.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48%和29.47%;重點監測旅遊景區接待遊客79.98萬人次、旅遊收入5.2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0.3%和205.5%。

  實際上,被影視作品帶火的廣東城市還有不少。《破冰行動》裏的中山、《隱秘的角落》裏的湛江、《四海》裏的潮汕……跟着劇情打卡文旅景點,遊客沉浸式地感受地方文化,有力推動了這些地區的文旅融合發展。將流量轉化為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也讓優質文旅資源成為了城市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名片。

開平赤坎古鎮,傍晚時分呈現「漁舟唱晚」之景。通訊員供圖

  代表委員說

  全國人大代表黃達昌:

  深度挖掘開拓更多城市IP

  「趁此機會,江門應該再飆一次。」說到影視劇《狂飆》帶火江門,來自江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達昌深有感觸。

  他表示,影視IP帶動的「旅遊熱」能夠促進城市文旅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形象,獲得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在他看來,江門要藉助此次影視IP賦能,推動城市文旅業融合發展,實現影視和文旅的「雙向奔赴」。

  「應當讓更多人知道江門,知道這個有着豐富文化資源、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黃達昌建議,接下來,江門可以深度挖掘開拓更多城市IP,如「小鳥天堂」「新會陳皮」等,推動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的文化資源整合。

  江門也應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完善、旅遊產品研發、運營能力提升,精心策劃更多有亮點、有看點的精彩活動,將華僑文化底蘊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充分結合,將江門打造成為在廣東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旅示範城市。

江門梅家大院。端芬鎮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陳奭榮:

  大力宣傳推介江門「僑」文化

  來自江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台山綠稻農場場長陳奭榮表示,影視作品是展示江門城市形象的生動教科書,是讓人讀懂江門城市內涵的載體。他表示,影視作品帶來的熱度,吸引了遊客的到來,但要留住遊客們的心,最關鍵的還是當地的文化底蘊。

  陳奭榮表示,江門台山是僑鄉中的僑鄉,擁有許多華僑建築群且得到較好保存,這些建築展現了不同年代的僑鄉風採,積淀了深厚的僑文化。

  他建議藉影視作品的影響力,進一步挖掘文旅資源並提供優質的旅遊服務,讓人們感受到影視作品「濾鏡」外的美好體驗。他同時建議,大力宣傳推介江門「僑」文化,講好僑鄉故事、傳播好僑鄉聲音、展現僑鄉風貌、助力僑鄉發展。

  【河南】

  文化精品火到海外

  文/東方今報記者 王姝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2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Meta平台上發布《大戲登場》,並配文「中國戲曲、中國水墨畫的融合」。

  這是河南文化「出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南衛視打造的傳統節日晚會頻頻出圈,獨具魅力的傳統文化在節目中以嶄新的形式出現,吸粉無數。據統計,3年來,河南衛視節日晚會出圈10餘次,《唐宮夜宴》《洛神水賦》《龍門金剛》等節目被「外交天團」在海外社交網站力推。

《唐宮夜宴》節目照片。河南衛視供圖

  傳統節日晚會出圈的背後,既是創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更是河南深厚文化的「硬核支撐」。以《國風浩蕩2023元宵奇妙遊》節目《大戲登場》為例,節目用潮流碰撞傳統,再現戲曲表演中的硬核技藝,延續了「奇妙遊」系列「網劇+網綜」的劇情形式。

  其中,戲曲絕活與水墨特效融合,唐胡旋舞、綠腰、宮廷舞與穿越劇情鏈接,打鐵花記憶與雙人舞結合,宋朝元宵風俗與開封萬歲山大宋武俠城絕技呼應,形成以地域文化為支撐的獨特風格。

舞蹈節目 《洛神水賦》。河南衛視供圖

  如何在全媒體時代打造文化精品?「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提供了一個新範例:以「文化+科技」的創作思路,打造文化精品節目。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總導演路紅莉表示,2023「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會繼續雙語傳播,致力於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近年來,河南提出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由此帶來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優勢的轉變。

  《焦裕祿》《重渡溝》等劇目獲得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唐宮夜宴》《中國節日「奇妙遊」》等節目火爆出圈;《風起洛陽》「一部劇帶火了一座城」;河南博物院「盲盒」系列文創產品漂洋出海;數字賦能讓「黃河非遺」活躍在人們指尖……河南實施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創作工程,為傳統文化「出圈」提供更多優質平台。

《龍門金剛》節目照片。河南衛視供圖

  代表委員說

  全國人大代表金不換:

  以高質量文藝作品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河南傳統文化不斷「出圈」,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感受到文化創新的巨大潛力。

  「《唐宮夜宴》為什麼能『出圈』?這說明中原大地文化深厚、人才濟濟。我們要用好河南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全國、全世界面前展現出更新更好的面貌。」在金不換看來,傳統文化「出圈」一方面要靠深厚的文化底蘊作支撐,另一方面離不開培育文化的土壤——人民。

  2月28日晚,金不換完成了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前的最後一場大戲。過去一年時間裏,金不換帶着團隊紮根田間地頭,一天三場戲「連軸轉」。

  「老百姓特別懂戲,一句沒唱上去就能看出來。」金不換認為,隨着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老百姓對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高質量的藝術才能滿足老戲迷。

  在網劇、短視頻充斥手機端的今天,傳統文化為何如此受歡迎?金不換表示,以戲曲表演為例,唱念做打考驗的都是真功夫,這種「真拉真唱」的魅力只有在現場才能感受到。

  今年參加全國兩會,金不換圍繞文化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他號召加大扶持文藝大軍,引導文藝工作者多到基層、為民服務,同時建議大力培養新時代的藝術家,為青年演員提供發展平台。

  「藝術工作者如果不能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就缺少藝術靈感的源頭,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都是站不住的。」這是金不換從事戲曲創作多年來的感悟。同時,他認為文化創新要秉持「高度負責」的態度,避免一味追求「流量」,完全娛樂化,摒棄傳統文化精髓,改得「面目全非」。

  「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要守住底線、守住觀眾。人民不買賬、有意見,這個路就越走越死。希望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在好的平台得以恢復、傳播,更多名家名作能後繼有人。」金不換說。

  【香港】

  中華古韻走進潮流

  文/大公網記者 張昕怡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914件珍貴文物,其中有166件國寶級別的一級文物……2022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帶着這些「禮物」落地西九文化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門迎客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李君豪第一時間到此打卡,對現場一票難求的情景印象深刻。「中華國寶近在咫尺,打破了香港與北京的地域界限。共同的歷史文化、共同的中華情,這種情感上的聯繫非常強烈。」他說。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銘明 攝

  今年2月21日,首個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藏為主的「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特別展覽揭幕,220套古代中國金器在此展出。

  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貴族所使用的金冠,吐蕃貴族所使用的帶中原紋飾的幡飾,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的、工藝上藉鑒中西亞飾物的嵌寶冠飾等。展覽吸引大批遊人到訪,讓「故宮熱」在香港持續升溫。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在「金彰華彩」特別展覽開幕典禮上表示,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博物館的非本地訪客人數顯著上升。他指出,訪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內地訪客,大部分以自由行形式到訪,本地訪客佔七成,兩成為內地訪客,餘下為海外訪客。

  藉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掀起的文化熱,香港西九文化區正發力打造文化IP。據介紹,香港西九文化區是全球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融合了「古」「今」「中」「外」四個元素。延伸40公頃的填海土地,彙集了精彩的藝術和教育活動,廣闊的公共空間,酒店、辦公室和住宅發展項目及零售、餐飲和消閑設施。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香港要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特區政府已推動、實施多方面工作,包括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致力與海外著名文化機構建立緊密關系、持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善用科技和培養人才等。

  2021年開館的M+博物館和2022年開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連同經翻新和擴建的香港藝術館,已成為維多利亞港旁的文化新地標。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內。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銘明 攝

  代表委員說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展示中華文化新窗口

  「我感受到了香港市民對於中華傳統文化自發的喜愛和強烈的情結。」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表示,如今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他常常能看到身着傳統服飾的年輕人在打卡、拍照。

  在香港的中小學課堂裏,老師會利用AR、VR等科技更加生動地給學生們展示中華傳統文化,「有了這些科技加持,香港青少年們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林至穎認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給了世界一個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與舞台,「它不只是一個博物館,還承載了文化講座、藝術推廣等活動,是一個聚集不同藝術、文化交流的平台。」

香港市民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公網供圖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榮懷:

  讓更多青年汲取傳統文化養分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施榮懷今年遞交了一份《關於打造香港故宮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向本港學生開放的提案》。

  除了建議香港故宮免費向本港學生開放外,他還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推動全港學校與香港故宮合作,並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特點開設文化藝術課程,讓故宮文化進一步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他說,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讓書本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更多青年有機會從生動的文化藝術課程中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營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对话丨李培楠:中国星际争霸第一人与最后一人

尺度逆天,女秘书PUA老板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