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加国新闻 加拿大80%新移民被生活逼到絕境 通脹數據遭質疑

加拿大80%新移民被生活逼到絕境 通脹數據遭質疑

3月19日,加拿大統計局公布最新通脹數據,2月份通脹略有下降,就連經濟學家都感到意外。

通脹放緩本該是一件好事,但這份數據一出來,大家反應卻沒有想象中的高興,有人甚至嘲諷:怎麼?這數據假到連經濟學家都意外了?

通脹有沒有放緩,加拿大人日常生活中還是可以感受的出來的,就連剛來的新移民都快受不了目前這個生活成本上漲的速度了。

先來說說這個數據,統計局表示,2024年2月份,加拿大全國整體通脹率為2.8%,較1月份的2.9%有所下降。

此前,經濟學家們的普遍預期是數據會上升,因此大多數專家都感到意外。

報告顯示,雜貨店價格是通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年1月份雜貨店商品價格上升3.4%,2月份上漲2.4%。統計局指出,這是自2021年10月以來,雜貨通貨膨脹率首次低於整體通貨膨脹率的月份。

根據他們的說法,雜貨店商品通脹降溫是“全面的”。

2月份,鮮果、加工肉類和魚類的價格同比下降,麵包和乳製品及相關商品的價格雖有增長,但增速較1月份放緩。

與此同時,2月份住房成本同比上漲了6.5%,比1月份的6.2%還高;汽油價格同比上漲0.8%。

就這數據,加拿大人都忍不住吐槽:政府數據水分不少啊…

不僅僅是本地人,就連新移民都快頂不住了。

最新民調顯示,過去10年來抵加的新移民中,超過80%的人都認為加拿大的生活成本太高了,物價不斷上漲、工作還難找。

這份民調由Leger Marketing Inc.進行,涵蓋了2100名新移民,其中近一半的人表示,加拿大的生活成本比他們預期的要高得多,35%的人認為生活成本略高。

新移民平均需要大約20個月的時間,才能實現經濟上自給自足,負擔得起衣食住行和醫療費用。

Leger消費者洞察執行副總裁拉奇表示:“也許10年前移民剛來加拿大時,經濟上的自給自足還意味着能擁有一套房子,但現在只能租房住。”

調查顯示,31%的受訪者擁有自己的住房,其餘的人要麼租房,要麼與家人或朋友同住。

加拿大統計局的調查顯示,當新移民被問及是否能夠在不借貸或出售財產的情況下支付500元的意外開支時,有60%的人表示“可以”,低於加拿大整體水平的74%。

總體來說,大多數新移民還是願意咬緊牙關慢慢熬的,但也不乏有人“及時止損”。

在這艱難的經濟大環境下,很多人已經熬不住準備出走了。

今年年初剛從美國搬到加拿大的47歲音樂製作人Steve Clarke,就是準備出走的人之一。

Steve Clarke是一位音樂製作人,平時也負責管理藝人,並參與電影和電視項目。

Clarke從小在紐約皇后區長大,住在距離布魯克林博物館只有幾步之遙的一個三室一衛公寓裡,雖然這是親戚的房子,但每個月也得交2000美元的租金。

三年前,妻子不幸去世,Clarke被迫成了單親爸爸,獨自撫養孩子。因緣際會之下,Clarke和多倫多的老朋友重新聯繫起來,發展成情侶。

去年,親戚要賣房,他又得另外找房子,這也讓他重新考慮起搬出美國。剛好女朋友也不想異地了,Clarke就毅然決然帶着孩子搬到了加拿大。

Clarke在多倫多租了一個2臥2衛的高層公寓,租約半年,租金3000加幣,折合美金2200刀,也算很好了。

“這裡有很多美食,令我驚訝的是,我在這裡找到了好吃的披薩。”

多倫多的物價也比紐約便宜一點,那邊一盒奶酪泡麥片要$8.99.但多倫多隻要$3.99;多倫多的一整隻兔子是$7.99.而在紐約這個價只能買一些牛尾肉。

但生活的越久,Clarke也發現這裡的缺點。

相比紐約不夜城,多倫多就像個屯,沒啥夜生活,一到晚上就安靜了。

其次,加拿大房價還是相當昂貴的,Clarke不是沒有考慮過買房子,但作為美國公民的他而言,需要支付30%的稅率,且這個比例預計在未來兩年內都不會減少。

即使沒有這個稅率,多倫多現在兩居室或三居室公寓起價就要100萬。

“我開始考慮買郊區的房子了,但越想越不對勁,為什麼我要花80萬買一個郊區房,然後每天通勤回市區上班?”

Clarke表示,自己可能在多倫多再呆兩年,然後就搬到巴塞羅那。

就在加拿大經濟各種被人吐槽的同時,本周一(18日),加拿大媒體一篇題為“加拿大現在成為全球最不該做什麼的榜樣”的文章引起許多人討論。

這篇文章一陣見血地指出:從安樂死到住房負擔能力等各項問題,加拿大現在都被認為是“反面教材”!

一個英國報紙刊登了兩篇專欄文章,將加拿大稱作“一個不該被效仿”的例子。

要知道,加拿大不像美國那樣遭人嫌棄,很少會出現在外國媒體的報道版面中,但近來卻在涉及安樂死和房市等議題上,被外國議會和媒體當反面教材警示。

不僅僅是報紙,外媒甚至還製作了一部名為《加拿大的覺醒噩夢》的迷你紀錄片,將加拿大的現狀描述為“對西方的警告”,引起一時轟動,獲得超過500萬的觀看量。

這部紀錄片提到,加拿大“現在絕對是全球進步事務的先鋒”,包括減少傷害、安樂死和性別意識形態。

這個安樂死,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安樂死,紀錄片用反諷的手法說道,加拿大是第一個允許在“監督下注射成癮藥物的國家,以應對不斷上升的過量吸毒率”,其中BC是第一個以“更安全供應”的名義,免費分發娛樂性阿片類藥物的司法管轄區。

在毒品這個問題上,不僅是紀錄片,《Spiked》雜誌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加拿大是對全世界的一個警示:“政府非但沒解決社會面臨的健康和經濟挑戰,反而直接提供早逝作為解決方法。”

早逝這個詞,就用得很微妙,精準諷刺。

另外,目前,英國現正在研究將醫生協助安樂死合法化的提案,在議會聽證會上,加拿大被點名了,被認為是“應該避免的例子”。

不僅如此,加拿大在跨性別身份議題上的自由度更是讓別的國家無法認同。

這個紀錄片的主題很簡單:特魯多政府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這個國家,希望走同樣道路的西方國家,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不要重蹈覆徹。

除此之外,加拿大經濟問題也被點名,尤其是住房問題。近幾年,加拿大多次因為“最負擔不起的住房”、“泡沫最大的房地產市場”被國際社會提及。

2023年11月,《商業內幕》報道加拿大的房地產危機時,就警告美國不要讓自己的房地產市場惡化到這種程度。

原本一個因移民友好、醫療免費、多元文化而著稱的國家,突然淪為國際笑話,屢屢上別國的新聞頭條,還都是壞事,被當成反面教材警告,讓不少加拿大人都怒了,卻無力反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