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台湾新闻 「新媒體讓台青看到大陸發展」

「新媒體讓台青看到大陸發展」

  圖:台青楊京儒製作的短視頻聚焦兩岸交流、旅遊文化等領域。 受訪者提供

  台妹楊京儒21年前隨父母到重慶生活、學習,成長在山城,築夢在大陸。她製作的短視頻聚焦兩岸交流、旅遊文化等領域,不到半年時間,其賬號已累計超過50萬粉絲,全網曝光逾億次。「許多台灣網友通過我的視頻認識了真實的、進步的大陸,大陸同胞也通過我來了解台胞對大陸的想法。」楊京儒表示,自媒體是一座很好的橋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搭起兩岸的「連心橋」,講好台灣、重慶兩個家鄉的故事,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彼此了解。

  「自媒體是一座很好的橋樑」

  「我的爺爺在1989年從台灣到重慶經商,是重慶第一批台商,我跟隨父母在2003年到重慶。」生在台中、長在重慶的楊京儒大學本科就讀於西南政法大學,之後跨專業考上了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大學二年級,她嘗試微商創業,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10歲開始在重慶生活,父母也在重慶,研究生畢業後選擇回到重慶。2019年,經過7輪篩選,入職某房地產企業從事商業推廣。」楊京儒性格外向,「我鬼點子比較多,有很多新意的想法,適合做推廣。」

  一直關注新媒體的楊京儒希望自己創業。「通過短視頻記錄生活的方式交流,是推進兩岸年輕人了解彼此很好方式。」萌生通過視頻溝通兩岸念頭後,她辭去房地產公司工作,成為一名自媒體從業者。「台灣很多人接觸不到大陸的真實情況,我把重慶夜景給台灣朋友看,她們驚訝到:『這不就是香港嗎?』」由此,楊京儒嘗試拍攝了關於「重慶·台灣周」的第一段短視頻,開篇話語是:「有很多人看到重慶夜景都會問我,這不就是香港嗎?」之後,《黃桷樹——重慶歷史的縮影》《中山四路的前世今生》……楊京儒以親歷者實地探訪,有理有據地將歷史與現實在互聯網傳播,受到眾多網友關注。

  傳頌重慶抗戰英雄事跡

  「台灣朋友一提到重慶,會覺得這是一座網紅城市。其實,重慶還有很多方面值得了解。」楊京儒用濃濃的台灣腔強調。隨着拍攝製作的短視頻越來越多,她發現兩岸年輕人對衣食住行、流行文化的品位是互通的,但對彼此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卻不夠了解,於是楊京儒將視頻製作方向轉向文化領域。去年「十一」黃金周剛結束,楊京儒在拍攝重慶大轟炸遺址時當場落淚。「震撼與難過的同時,帶給我很深觸動,當時解放碑那麼多遊客,可距離解放碑僅幾百米的重慶大轟炸遺址卻基本無人参訪,難道大家對這段歷史都遺忘了嗎?重慶在遊客的眼裏,難道就只是網紅城市?」

  「大家都在拍照打卡,有多少人思考解放碑到底在紀念什麼?重慶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重慶抗戰英雄的事跡需要更多傳頌。」楊京儒希望大眾了解重慶人具有不屈的精神。因此,她着手拍攝了重慶英雄之城合集,近兩個月時間,每天在外奔波。她拍攝的《解放碑為什麼少一撇》視頻全網播放量超過千萬次,《重慶不只是網紅景點》、《重慶英雄之城上大分》、《重慶渣滓洞永遠的精神豐碑》、《愈炸愈強 這就是重慶!》等關於重慶抗戰文化視頻播出後也備受海內外關注。

  「視頻得到廣大網友認可,給予我很大信心。短視頻可突破區域壁壘,把鮮活的人文風景直接呈現在大眾面前。」作為在社交網絡上頗有人氣的自媒體主播,楊京儒成立了公司,希望能夠招募更多兩岸青年一起加入做自媒體。「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就算我有1000萬粉絲,也只有1000萬人關注。如果同時有好幾位主播共同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就可能有好幾千萬的關注。台灣朋友們如果多去大陸看一看,兩岸民眾就會越走越近。」

  台青慣用社交媒體了解大陸

  「增進台灣青年對大陸了解,很有效的方式是讓更多台灣年輕人到大陸,通過所見所聞,認識真實的大陸。現在台灣年輕人習慣用社交媒體探索認識大陸。」在楊京儒看來,抖音、小紅書、B站等自媒體平台傳播的內容,讓台灣年輕人看到與以往認知不一樣的大陸,改變了他們以前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見。新媒體傳播可讓台灣民眾看到發展、多元、進步和真實的大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外媒爆台积电考虑将先进封装技术带入日本,将“打破台湾独家制造现状”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