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糧船灣疫後首迎「天后巡海」 漁署導賞 村民憶學舞麒麟、穿過「鬼王」褲襠 聯結水上陸上人

糧船灣疫後首迎「天后巡海」 漁署導賞 村民憶學舞麒麟、穿過「鬼王」褲襠 聯結水上陸上人

東丫村民江水強(中)記得小時學習舞麒麟,於天后誕期間表演及迎接到糧船灣慶祝天后誕的市民。另一名村民陳德興(右)則未曾學過舞麒麟,但小時曾在紙紮神像「鬼王」褲襠下穿過,祈求身體健康。(李紹昌攝)
東丫村民江水強(中)記得小時學習舞麒麟,於天后誕期間表演及迎接到糧船灣慶祝天后誕的市民。另一名村民陳德興(右)則未曾學過舞麒麟,但小時曾在紙紮神像「鬼王」褲襠下穿過,祈求身體健康。(李紹昌攝)
見於西貢沿岸及附近多個海島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名為糧船灣組,2009年納入香港地質公園,不過糧船灣也有豐富的漁鄉歷史,以往既是漁船停泊的避風塘,陸上亦有多條客家村落,漁民及村民均信奉天后,每年天后誕都會將陸上的村民與水上人連繫起來。(糧船灣天后宮值理會提供)
見於西貢沿岸及附近多個海島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名為糧船灣組,2009年納入香港地質公園,不過糧船灣也有豐富的漁鄉歷史,以往既是漁船停泊的避風塘,陸上亦有多條客家村落,漁民及村民均信奉天后,每年天后誕都會將陸上的村民與水上人連繫起來。(糧船灣天后宮值理會提供)
糧船灣的海灣向西,是天然的避風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多有200多艘漁船停泊在海灣。(糧船灣天后宮值理會提供)
糧船灣的海灣向西,是天然的避風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多有200多艘漁船停泊在海灣。(糧船灣天后宮值理會提供)
糧船灣天后廟為三級歷史建築,廟內有一個古鐘,鐘上刻有「乾隆六年」(1741年)字樣,顯示已有近300年歷史。(李紹昌攝)
糧船灣天后廟為三級歷史建築,廟內有一個古鐘,鐘上刻有「乾隆六年」(1741年)字樣,顯示已有近300年歷史。(李紹昌攝)
沙橋村民鄭石桃嬌(右)與女兒鄭美娟(左)數十年留守在沙埔村,由漁民轉型經營海鮮酒家,為旅客及行山者提供補給。(李紹昌攝)
沙橋村民鄭石桃嬌(右)與女兒鄭美娟(左)數十年留守在沙埔村,由漁民轉型經營海鮮酒家,為旅客及行山者提供補給。(李紹昌攝)
在沙橋村經營海鮮酒家的鄭石桃嬌本身是滘西洲漁民,年輕時嫁到晨曦島,後來再申請上岸,在沙橋建屋,現時在當地經營海鮮酒家,已有數十年歷史,更成為區內受歡迎的補給站及行山者專程到該處品嚐美味海鮮的隱世景點。(李紹昌攝)
在沙橋村經營海鮮酒家的鄭石桃嬌本身是滘西洲漁民,年輕時嫁到晨曦島,後來再申請上岸,在沙橋建屋,現時在當地經營海鮮酒家,已有數十年歷史,更成為區內受歡迎的補給站及行山者專程到該處品嚐美味海鮮的隱世景點。(李紹昌攝)

【時報訊】位於西貢萬宜水庫以南的糧船灣,除了擁有世界級的六角形火山岩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更是西貢東重要的避風塘,每逢農曆三月廿三,逾200艘漁船、逾千名漁民聚於島上最古老最重要建築物天后宮前的海灣,慶祝天后誕,陸上客家村落亦因天后誕與水上人連繫起來。有村民憶述童年學習舞麒麟,在天后誕期間演出;不論兒童及成人皆會在兩層樓高俗稱「鬼王」的紙紮神像大士王褲襠下穿過,祈求身體健康。現時大部分糧船灣村民已移居西貢或海外,天后誕變成凝聚村民的重要活動,重現鄉村昔日盛况,今年更適逢「大屆」醮會,漁護署將於天后誕前舉辦4場導賞團。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昔日的糧船灣四面環海,在興建萬宜水庫之前,是西貢海域最大島嶼,島上有4條村落,當中東丫、北丫、白腊均為客家村,沙橋則是當地漁民興建的村落。1950至1960年代,當地共有客家村民約500人,逾200艘漁船在海灣停泊,估計漁民逾千人。

天然避風港昔逾千漁人 與客家村共存互助

為令鄉村文化歷史傳承下去,適逢今年5月1日農曆三月廿三當地會舉行兩年一次規模較大的「大屆」醮會,市民可參加漁護署特別舉辦的4場導賞團,認識天后誕及戲棚搭建技藝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疫情影響,兩年前的「大屆」取消,換言之今次「大屆」是相隔4年再舉辦。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糧船灣其中一項鄉郊特色是客家村落與漁民共存。她說,糧船灣的海灣向西,是天然避風塘,而糧船灣位於西貢以東水域,出海便是捕魚區,因此糧船灣在昔日西貢區有最多漁船停泊。而糧船灣也位處來往深圳大鵬半島及珠三角地區的航道上,因此成為東西往來船舶補給的中轉站,島上客家村民除種植農作物,亦開設多間糧油雜貨店,每間店舖外都有專用碼頭,方便上落貨物。昔日漁民甚少上岸,為方便水上人購買糧油雜貨,區內雜貨店特設專用貨艇,將貨物送到漁民手中;至於雜貨店補給,就靠西貢其他村落向糧船灣漁民收購海鮮的「鮮艇」,從村外將貨物運到糧船灣,形成一條獨特物流鏈。

雜貨店設碼頭貨艇 方便送貨給漁民

一如新界其他鄉村,糧船灣上世紀經歷人口如過山車般起跌。東丫村民江水強童年在東丫村度過,至10多歲遷至西貢,他說天后誕是全年最熱鬧日子,村民極重視慶祝儀式,例如緊守天后誕前齋期(農曆三月十九至廿二),其間灣內嚴禁殺生甚至釣魚。江水強與村內不少兒童都要學習舞麒麟,因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在喜慶節日都會舞麒麟,昔日東丫村民舞麒麟在新界頗為出名。

現時在東丫經營海膽養殖場的陳德興本身亦是東丫村民,他稱小時在天后誕時曾穿過「鬼王」褲襠,祈求身體健康,又說昔日天后誕會搶花炮,村民爭奪掉下的竹筒,甚為刺激,後來因危險已改為抽籤形式。

剩數人常住 每年天后誕外移者回村

糧船灣內唯一由漁民建立的沙橋村,只有10多間村屋,其中一戶在村內經營海鮮酒家數十年,更成為假日旅客或行山者專程前往品嘗的隱世景點。酒家負責人鄭石桃嬌今年81歲,她小時為滘西灣漁民,一家十餘口住在船上,後來嫁至晨曦島,1970年代向政府申請在沙橋建屋,最初經營士多,1990年末轉型海鮮酒家至今。被問到糧船灣一帶有數以百計漁船,最後只有10多戶「上岸」,鄭老太稱希望下一代接受教育,「唔想子女捉魚,想佢哋讀多啲書」,又說島上有學校,小時每日以手搖櫓的小艇接送弟妹上學放學,雖然辛苦但值得。時至今日,灣內只有數名常住居民,石老太說每年天后誕村民都會回村慶祝,成為聯繫灣內村民的方式。

為推廣鄉郊村落文化歷史,署方設計了全新的半日遊路線供市民遊覽地質公園糧船灣景點,而來往西貢和糧船灣的街渡自去年11月11日投入服務後,市民到該區遊覽會更方便。

(城市保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预算案兼顾短期需要和长线部署

人行出招 破解老外在華「花錢難」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