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华人华乡 華裔混血尋根:發現父親家族曾為奴隸 感慨萬千

華裔混血尋根:發現父親家族曾為奴隸 感慨萬千

奈傑爾.戈迪克(Nigel Gordijk)1965年出生在英國倫敦,母親凱圖拉·陳 (Edmay Keturah Chan) 是出生在圭亞那的第四代華裔,父親西爾維昂(Sylvion Gordijk )是移民圭亞那(Guyana)的蘇里南(Suriname)裔人士 —— 他的父母都出生在喬治鎮,並在那裡結婚。

他表示,自己的樣貌比較像華裔,成長過程中也了解很多關於母親家族的經歷故事。但他對於父親家族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直到2021年,他遇到了安大略省滑鐵盧地區黑人歷史研究者佩吉.普萊特(Peggy Plet (新窗口))才解開了多年的謎團。

直到56歲我才了解自己父親的家族,令我感到遺憾,現在我感覺自己完整了。我了解到,我的曾曾祖母貝傑(Betje)作為黑奴,有那麼大的能量,把自己和四個孩子解救成為自由人,那種力量給我鼓舞,令我有了很大的轉變,帶給我真正的力量。——引自 奈傑爾

奴隸的後代

奈傑爾說,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和祖母從來不談論他們的經歷,也怪小時候沒有好奇心,他們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詢問家族故事。

他曾經也懷疑自己的先祖是奴隸,因為父親是黑人,卻出生在南美圭亞那。

普萊特發現的信息顯示,貝傑1822年出生在蘇里南,是奴隸的後代,被人多次轉賣。她共生下六個孩子,留在身邊的有四個。她依靠做額外的工作攢下一些錢,先一個個為子女贖身,最後,在1862年,令自己獲得自由。

手持自己父親家譜的奈傑爾.戈迪克, 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NIGEL GORDIJK

佩吉幫他找到了貝傑三個孩子獲得自由的聲明,也幫助他找到了一些貝傑生活的背景,以及是什麼驅動她一定要為孩子和自己獲得自由。

只要有奴隸制存在,就會有人為自由而戰。他們要麼逃跑,要麼用金錢贖回自己的自由,這種做法被稱為‘解放’。對於貝蒂來說,重要的是,她的孩子不應該在奴役中長大。---引自 佩吉.普萊特

而且,1862年這個年份非常重要。因為荷蘭殖民者很快通過了法律,從1863年開始,所有為奴隸的人,哪怕你已經獲得自由,依然需要為主人繼續工作10年,才能真正自由。

六零年代初,奈傑爾.戈迪克的父親與母親,以及兩名外甥女的合影。 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NIGEL GORDIJK

貝傑有一個孩子叫弗雷德里克(Frederik Gordijk),就是奈傑爾的曾祖父,也是第一個使用了戈迪克這個荷蘭姓氏的人。

佛雷德里克有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叫做詹姆斯的後來娶了安東尼特為妻 —— 這就是奈傑爾見過的祖父母,尤其是祖母,後來移居英國,與奈傑爾一家住,直到1981年,也就是奈傑爾16歲時離世。

詹姆斯和安東妮特從蘇里南移民圭亞那,在那裡養大了七個男孩,奈傑爾的父親西爾維昂(Sylvion Gordijk )就是其中之一。

歷史上,荷蘭殖民者從非洲向各地販運了大約60萬黑奴。奈傑爾希望,接下來能夠找到貝傑的前輩是來自非洲哪個國家。

奈傑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當聽說自己是奴隸的後代時,我看着那些文字,一時不知道如何反應。

直到第二天,他把自己身世的新發現公布在臉書上,寫下這個故事,他想象先祖作為奴隸的心酸,為自由付出的艱辛努力,幾次需要停下來深呼吸。終於,眼淚掉了下來。

佩吉.布萊特告訴他,父輩們不願講述過去的痛苦經歷很常見,可能是羞於啟齒,可能是經歷過的創傷太強烈。

而第一次聽到自己祖輩故事的人們,也可能經歷幾個階段。先是震驚,因為你根本沒有期待會發現任何東西,然後是快樂的部分,然後是憤怒 —— 情緒有不同的階段。 慢慢來,讓情緒自然而然地出現。---引自 佩吉.普萊特

奈傑爾.戈迪克父母在圭亞那的結婚照。前排左一左二為戈迪克的祖父母,左三為他的目前,而站在背後為他的父親,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NIGEL GORDIJK

依然視圭亞那為家

奈傑爾告訴記者,小時候,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黑人,因為外貌上看,他就是個亞洲人。加上在倫敦這樣一個大都市長大,身邊的朋友天南海北,印度人、南非人、黑人、白人都有。

他家裡的表兄弟姐妹熱衷尋找家族在中國的根,令他更感覺自己接近華裔。

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曾曾外祖父楊阿帕 (Yang A Pat)於1861年從香港乘船抵達圭亞那,那年他31歲。他和一個糖料種植園簽了五年合約。楊阿帕出生在廣東,是一名基督徒。

當時,大約有一萬四千華裔勞工在圭亞那種植園做工。 合同結束之後,大部分華人勞工回了中國,但楊阿帕留下來了,並在圭亞那成家立業。到了奈傑爾母親已經是第四代了。

目前,圭亞那僅有1600名華人,其中一半是客家人 —— 奈傑爾相信,他的祖輩應該也是客家人。

他回憶說,在倫敦,他家居住在典型的英國中產社區,也非常多元,前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曾是他們選區的議員。

在大學,奈傑爾主修設計,很多年裡他有一個自己的設計公司,叫做Common Sense,他也為當地報社撰稿。

2007年,他與太太和女兒移民加拿大,定居於安大略省滑鐵盧地區,目前任職一家劇院的媒體公關部門。

他稱讚加拿大社會讓每個人,無論背景,都能有家的感覺。

奈傑爾講述說,他最親切的童年回憶是,家裡各種節日慶祝都是依照圭亞那的傳統舉行的。

聖誕早餐是大蒜豬肉,爸爸將肥肉塊提前在白醋、大蒜和香草中浸泡幾周 —— 從12月初就開始了,令他垂涎欲滴。晚餐是烤火雞,配上媽媽的炒飯和炒麵,甜點則是爸爸的朗姆酒蛋糕。

他的父母親說帶着圭亞那口音的英語,在英國居住了四十年,還依然親切地稱圭亞那為家。

他們是代表加勒比海地區的板球隊西印度隊的忠實球迷,尤其是當這個隊擊敗了英國本土球隊的時候,家裡親朋好友總要大肆慶祝一番。(Yan Liang )

奈傑爾.戈迪克的母親凱圖拉·陳 (Edmay Keturah Chan) (右)與家人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團聚。照片:RADIO-CANADA / SUBMITTED BY NIGEL GORDIJK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