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地理风情 新春戏韵 | 舞台剧《国家的孩子》24-25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新春戏韵 | 舞台剧《国家的孩子》24-25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环球网文旅报道】瑞雪初晴福满堂,迎春艳阳报新年。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即将来临的春节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着力推动打造“演艺之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于1月初至3月底依托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举办“新春戏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剧目展演季。其中,面向少年儿童的纪实题材舞台剧《国家的孩子》将于1月24-25日在国家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国家的孩子》以真实历史为背景,根据“人民楷模”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故事改编,从孩子的视角生动刻画了“人民楷模”都贵玛的淳朴挚爱,真情演绎了“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展现了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

“多场景”“生活流”的叙事方式

展现母爱、真实

《国家的孩子》采用“多场景”“生活流”的叙事策略,以草原母亲和孩子们之间情感的培养和逐渐牢固的情感关系为主线,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细节,突出了人物故事的时代感和真实感。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情况,导演和主创们亲自去到内蒙古四子王旗,去到主人公都贵玛生活的地方,对都贵玛本人和她收养的孩子都进行了深度的采访。

《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编剧、导演石学海介绍说:“我们在剧本结构上特意避开构筑矛盾冲突的叙事方式,创作的思想就是把生活中具体细致的,看起来很零碎的碎片组织起来,就像在一页一页地翻看生活这本书一样,既生动真实又感人具体,让人感觉故事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

通过《新名字》《一指白糖》《驱赶狼群》《赶走“新妈妈”》《世界有你真好》等篇章和情节的推进和精彩呈现,刻画一个一个细小的情节,展现一段段温情的故事。

“艺术是很具体的,是不能离开生活的。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抓住生活中的小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刻画草原母亲都贵玛在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中闪耀出的母爱光辉,这种母爱是贯穿在整个剧目当中的。”导演石学海说,“为了增加剧中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对剧本进行打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磨故事的细节,让观众看后感觉十分亲切,这些故事就像真实发生在身边一样。”

为了让舞台效果更加真实,剧中大胆启用了众多没有舞台剧经验的杂技团的小演员来扮演都贵玛的孩子。他们之间的交往、共处甚至吵架等,都充满生活气息。他们的表演虽然青涩,但整体呈现出来的活泼、真实且朝气蓬勃的感觉十分独特。在《国家的孩子》中饰演都贵玛的主演杨蕊说:“和这些小演员搭戏的感觉是十分不一样的,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产生的都是真实的交流。当我说每一句台词、每句话的时候,那些孩子都会眼睛亮亮地看着我,特别用心地听我说话,那一刻我都会觉得不是在演戏,真的就是在和他们发生这些真实的故事。”

“四项赞歌”凸显“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题旨

通过讲述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之间的故事,刻画了蒙古族人民像草原一样宽广的心胸,也把汉族孤儿对草原母亲的依赖、爱戴、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有力地传达出国家赞歌、民族赞歌、母爱赞歌、劳动赞歌四项相互交融的题旨,凸显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题旨。

都贵玛虽然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每天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她的背后浓缩着其他草原母亲的故事和经历,所以她不仅仅有一般意义上慈母的感觉,在她的身上还有着一种力量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内蒙古地区众多额吉、阿爸与“国家的孩子”之间血乳交融的真情实感。“她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她是与整个民族共同体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在她身上既有民族的感情,又有着国家和时代大爱。”石学海说。

未来,《国家的孩子》还会开始新的巡演,走进内蒙古地区的更多剧院,这些剧院更加贴近故事真实发生的环境,也会带来更加生动的感觉和真实的感情共鸣,观众们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故事,感受这种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文/王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