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網上投資騙案花樣百出 名人高官慘遭移花接木
公益广告

網上投資騙案花樣百出 名人高官慘遭移花接木

 郭富城失去了一切?梁振英教投資?麥玲玲帶你炒股?如今網絡騙徒無所不用其極,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名人高官慘遭移花接木,無辜捲入所謂「代言」,更令人防不勝防。防止受騙上當,計將安出?一方面,港府正加大打擊力度,又推出防騙視伏App等現代「武器」。另一方面,作為投資人,您在付款的那一刻,就必須提高警覺!

 近年來,大型網站廣告不斷滲透至網民生活習慣,成為騙徒最有力的「搵食」手段。時至今日,網上仍大量出現涉及官員和知名藝人的詐騙廣告,以「特別報道:某某的最新嘅投資令各專家無語,各大行無言」等為題,誘使網民下載程式,購買各類投資項目,甚至於參與賭博。此等騙案不斷重複發生,有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93.jpg

 詐騙網站盜用高官肖像引流

 港人經常使用Facebook和Google,從2019年起大量騙案廣告在這兩個平台陸續出現。騙徒假扮名人分享所謂「投資心得」,誘使市民墮入詐騙陷阱。曾被冒名的官員和名人多如繁星,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行政長官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以及藝人譚詠麟、郭富城、甄子丹、周星馳、陳奕迅和古天樂等。

 在政界人士方面,涉及梁振英的騙案從2022年5月開始在網上出現。由於「廣告」是在Google上刊登,可再次植入各大網站。同年年底,梁振英直接到銅鑼灣Google辦公室投訴,要求將詐騙廣告下架。在梁振英報警後,Google表示決定停止植入該廣告。

 去年6月,警方指在網上發現載有陳茂波姓名和新聞圖片的詐騙廣告及網站,誘使市民點擊、連接到可疑交易平台,其後展開跟進調查。未幾,就連李家超和陳國基亦未能幸免,竟有網上廣告將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和國家安全教育日的電視廣告截圖,配上「這個醜聞在香港爆發」字句;陳國基就被配上「他揭露了嚴酷的真相。這段話震驚全場!」的字句,以吸引網民點擊進入詐騙廣告連結。各高官均隨即發聲明澄清和報警處理。

92.jpg

 經調查後,警方相信騙徒盜用知名人士之名吸引市民目光,搭配以假亂真的詐騙網頁或是偽裝成新聞報道文章,借名人效應提升可信度,甚至聲稱投資項目能獲得巨額回報作招徠,刊登廣告分享致富之道。騙徒亦會開設虛假新聞網站,報道知名人士推介的投資平台。

 名人被冒名詐騙都好嬲

 藝人方面,最為人熟悉的應是「郭富城失去了一切」這條詐騙信息。「失去了一切」的本尊「城城」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忍無可忍:「用我的肖像放上網,再說我是什麼賭場代言人,我呸!又再用我的肖像說我買了Bitcoin,我呸!我根本無做過,見到都好嬲!」

 郭富城也沒忘記主動反擊。今年初,「城城」為警方「守網者」網站拍攝宣傳片,提醒市民加強防騙意識,又鼓勵下載「防騙視伏App」。他在片中說:「網上嘅嘢真係咁容易相信?好多虛假嘅網絡資訊都係呃人,你哋咁容易相信,咁失去一切嘅人,隨時係你!」

1.jpg

 郭富城為守網者網站拍攝《全城守網》宣傳片。 影片截圖

 至於最新被冒名詐騙受害人,便是知名玄學家麥玲玲。本月初,騙徒假冒麥玲玲名義開設WhatsApp群組,聲稱可提供投資貼士。麥玲玲稱,早在本年初已在媒體中得知有這類關於股票投資的WhatsApp群組,當中亦有盜用其他名人的名義行騙,如玄學家蘇民峰和股評家胡孟青等。她表示,自己已向大眾澄清,不熟悉股市,她不會以玄學做任何個別股票的分析,最多只會作大環境分析,而且她也不會加入任何社交媒體群組。

98.jpg

 知名玄學家麥玲玲最近被冒名詐騙,對此她稱:我不熟悉股市,不會以玄學做任何個別股票的分析。 網絡圖片

 議員籲防騙意識快提高

 本月中,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會見傳媒公布本港最新罪案率時提到,今年首10個月,本港總體罪案錄得75670宗,較去年同期上升33.1%,相信與疫後社會復常有關;他特別指出,其中以詐騙案升幅最高,達52.1%,佔整體罪案約四成半!其中,網上投資騙案損失金額竟然高達24.9億元,創有紀錄以來新高,相關趨勢值得關注。

97.PNG

 對於網上詐騙案件禁之不絕,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回覆本報查詢時指,互聯網興起並廣泛普及,騙徒進行網絡或電話詐騙的成本較傳統方式低了很多,譬如網上詐騙只需要取得大量電郵地址,便可以一次過發出電郵,進而接觸到大量的行騙對象,加上使用互聯網的人口規模非常之大且越來越多,令網絡行騙堵之不絕。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疫情期間社交距離措施及在家工作安排等,更多的市民留在家中使用互聯網,增加了墮入各類型騙案的機會。

 對於今年首10個月網上投資騙案特別猖獗,葛珮帆認為,這是因市民防騙意識不夠高,加上標榜投資回報極高,一時貪念就會墮入陷阱,促使數字大幅飆升。

 警推防騙視伏器 助市民避免「中伏」

 騙徒利用名人「加持」博取市民信任,誘使在社交媒體群組下載投資App,100%屬「中伏」。其實,市民只要下載警方推薦的「防騙視伏器」(App),即可搜尋可疑來電、網購賣家、交友邀請、招聘廣告和投資網站等資訊,輸入相關平台資料以評估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方法簡單,避免讓騙徒有機可乘。

 由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全力支援的「守網者」一站式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自去年9月底推出至今已錄得超過200萬搜尋次數,共發出約33萬次「有伏」警示。

 上周,警方在社交媒體專頁「守網者」發帖文提到,短短一周內,共接報超過142宗網上投資騙案,當中六成案件涉及加密資產,其餘涉及內地和香港股票;又提到早前有騙徒在一個名為「尚高線上俱樂部 G18」的WhatsApp投資群組內假冒名人招搖撞騙,騙徒用「麥玲玲」相片作為頭像,在群組內聲稱「受邀來到線上學習課堂」。警方強調,投資涉及風險,就算看似有名人加持亦不要輕易相信,「透過WhatsApp群組提供貼士,100%是伏!」

 「防騙視伏器」上月更連接「轉數快」平台,推出「可疑識別代號警示」。公眾透過「轉數快」平台轉帳時,收款方的「轉數快識別代號」,即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和轉數快ID如與詐騙舉報有關,會被標籤為「高危有伏」,市民在確認交易頁面便會出現警示字句,提醒他們有關轉帳存在詐騙風險。

 議員:應更主動打擊網絡電騙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亦提到,警方已推出多項措施打擊,如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推出「防騙視伏器」等,但網上世界資訊五花八門,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如賣狗肉案、投資虛擬貨幣等;加上近年更有騙徒使用高科技行騙,如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偽造技術,冒充詐騙對象的親朋好友等,都令警方更難即時應對和預防,市民亦難識別。

 在打擊力度上,葛珮帆認為,警方可加強執法行動和增加情報交流的人手和資源,並研究進一步加強和海外執法機構合作。

 針對目前網絡詐騙通常涉及境外犯罪,她認為,香港應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打擊,包括制訂具針對性的法例,以更有效打擊網上及電話騙案,同時提高罰則以加強阻嚇力,並立法打擊虛假資訊。同時,政府亦需加強更具針對性的宣傳措施,並善用科技,增強公眾的防騙能力。

 金融騙案頻生 損害業界形象

 本港近期金融騙案頻生,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表示高度關注這些罪案損害業界形象,期望業界、特區政府及監管機構,同時做好對公眾及投資者的教育。他認為,近日虛擬資產平台接連出事,社交媒體要負上責任,呼籲公眾不要輕信網紅言論。

 近年常見的金融騙案手法,包括假扮知名人士、唱高散貨、虛假網站、虛假應用程式、套現時被要求交手續費,以及建立曖昧關係(又稱「殺豬盤」)等。就虛擬資產平台接連出事,李惟宏認為,這並非監管出現問題,而是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不負責任、且偏向誇張的描述,因此,社交媒體的確需要為騙案頻頻發生負上責任。「名人也好,網紅也罷,他們並非投資專家;即使是網紅專家,涉及到金錢,也不應該輕易相信。」

 所有騙案多發生在付款一刻

 「所有(金融)騙案大多發生在付款的一刻,投資者須提高警覺!」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高鵑表示,投資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要考慮清楚賣方是否為持續經營的機構,若賣方要求投資者轉帳至個人戶口而非公司戶口,又或轉帳至並非持牌機構的公司時,市民就要提高警惕。

 當前,虛擬資產投資逐漸成為投資主流。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認為,投資者對虛擬資產的認知程度仍較低,較容易受騙,他呼籲散戶若要沾手該類資產,應選擇虛擬資產ETF,除因為合規及較簡單,透過交易所買賣,亦會較為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夏寶龍:愛國愛港是香港同胞光榮傳統 是「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重要基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