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地理风情 人月兩圓 共醉中秋

人月兩圓 共醉中秋

  圖:月下,燈海,與至愛團圓是中秋節一道美景。

  再過數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香港街頭巷尾已成為燈籠海,大家忙着節慶日的方方面面。各商家配合大眾喜好,使出渾身解數,打造中秋活動,推出不同口味的中秋月餅……

  說起中秋習俗,賞月、吃月餅、提燈籠,歷經歲月流轉,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基因的一部分。香港自不例外,然而部分原有的中秋習俗,在時代潮流中悄然發生改變。中秋習俗的今昔變化,其背後是生活習慣的改變,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團圓之情,則貫穿始終。\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應節美食話今昔

  香港人十分重視中秋,雖然香港的中秋假期並非在當日,而是在中秋節翌日,但一家人齊齊整整,坐在家中食晚餐做節是必不可少的。闔家團圓,賞月食月餅或出外參觀綵燈會之後,就可以甜美睡去,因為翌日是公眾假期,大多數人無須返工返學。

  吃罷晚飯,圓月高升,以前人們還會擺起桌子,拜祭月光神。他們放置一個小香爐,準備月餅、水煮芋仔和菱角、時令水果(如碌柚、楊桃、柿)等祭品。但今人甚少拜月,也許只會在月上三竿之時,嘆一句「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發一發思古之情。

  中秋節送月餅作為禮物,這在上世紀30年代的香港,因為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買月餅送禮並非易事,「月餅會」應運而生,本地餅店酒家紛紛推出「月餅會」,方便當時的基層人士以月供方式預購月餅。但現在生活水平日漸升高,「月餅會」顯得不合時宜。

  相比較內地的五仁月餅等,香港的廣式月餅以雙黃蓮蓉月餅居多,另外還有豆沙及火腿月餅,近年市面更推出冰皮月餅,清涼沁着甜糯,絲絲縷縷,直達味蕾。月餅之外,香港的中秋應節食物還包括楊桃、沙田柚、芋頭和菱角等。  

  柚子是港人不可或缺的中秋水果,取其圓圓的外形寓意團團圓圓,且「柚」字與「佑」同音,象徵家人平安;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清乾隆《潮州府志》記載:「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有驅鬼納吉的意思。流傳至今,已甚少人知道芋頭其實也是中秋之「標配」。

  記者撰寫此文時,曾問過本地的中年友人,對於中秋吃菱角的印象,他們普遍提到兒時還會食少少,現在已不會在過節時吃菱角。事實上,在古代明清的地方縣志上,還能見到中秋食菱角的習俗,足見習俗流傳已久,只是食用原因未明。民間尚有一說法,因「菱」與「伶」同音,希望月光之神能保佑孩童聰明伶俐。

  綵燈處處添浪漫

  中秋前後,香港不少大街小巷,紛紛掛上燈籠,以營造節日氛圍。不僅有官方主辦燈會,維園燈會為人們提供中秋節好去處,全港各區都有不同的花燈會和裝飾。

  坊間也不遑多讓,記者最近去了灣仔利東街的「躍兔.迎月」綵燈會,雖未到中秋正日,現場已聚集遊人。行走在街道,看着頭頂各式中式燈籠,白兔燈、楊桃燈、金魚燈……讓人感受到了節日的浪漫氣息。前來參觀的市民李小姐表示,利東街掛上了很多燈籠,當中不少款式都是她小時候玩過的,現在看到特別有親切感。整條街掛滿燈籠,很有中秋氣氛。

  此外,在中秋節當日(9月29日),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總教練郭文龍將率領其團隊,在利東街表演由LED燈製作而成的18米長舞火龍,重現因新冠疫情已暌違三年的珍貴中秋舞火龍傳統。

  傳統舞火龍復辦

  大坑舞火龍也是本地人過中秋的一大傳統。習俗的流傳源自古人相信舞火龍可驅趕瘟疫,如今災疫已過,人們依然會在中秋迎月、賞月和追月這三天(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舞上龍身插滿香枝的火龍,穿梭大街小巷,祈求平安。過去的三年,大坑舞火龍因疫情而停辦,今年將會復辦,一眾大坑街坊於中秋節前,已密鑼緊鼓籌備巡遊。

  至於其他節慶活動,雖說在傳統戲棚欣賞粵劇並非中秋傳統習俗,但今年中秋節,恰逢「中國戲曲節2023」舉辦壓軸節目「維園粵劇戲棚匯演」(即日起至10月8日),戲迷朋友可一邊感受中秋氛圍,一邊現場觀戲,過足戲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石景山游乐园双节“国潮艺术荟”,一场沉浸式国潮盛会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