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財路】「多」=「好」?

【財路】「多」=「好」?

在還未有上網的年代,每天都很準時,老老實實地坐在電視機前收看當日新聞報導,而且不只一個電視台!在資訊「落後」的當時,每個新聞都有價值,永遠都好像不夠!對新聞報導的內容毫不懷疑地照單全收 — 假新聞是無法可以想像的事!

互聯網推出、流行,帶來無限量廿四不斷的消息及新聞:願望實現了!不論想知,不想知的新聞消息不單隨手可得,甚至不斷向我疲勞轟炸。慢慢地,覺得有點累、有點無聊、甚至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過量的「消息」讓精神時間用錯地方,錯過一些應注意的事。再發展下來假消息滿佈、互相謾罵處處可見。新聞到底是「多、濫、譁眾取竉」好?還是「精、簡、客觀報導」好?

突然間有這些感觸,原因是看到一段在主流媒體的一篇撰文,內容指中國政府用盡一切方法將經濟問題封鎖,而文章內所引用的論據是中國政府數年來將一些經濟數字中止向外公佈,而最近宣佈了七月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0.5%後便會停止報導此數字,加上很多做假的數據,使大家更加難去了解中國的經濟情況云云。該文作者的結論便是中國政府用消息封閉手段去將「經濟混亂」(ECONOMIC TURMOIL)這事實隱瞞。

中國是否蓄意停止某些經濟數據,籍此將某些事情隱瞞?很可能是的。那麼隱瞞是否壞事?這倒不一定!正如將數據全部公開亦非全是好事。歐美國家的數據及政策,曾幾何時,也不是受不同程度的保密嗎?數據公開有甚麼好及壞處?

完整及時的報導,使投資者、商家、甚至普通市民有足夠資料為未來作出一個最適宜的規劃、減少經濟震驚,以最佳經濟效率去達到最大成就。相反,沒有數據使大家好像在晚上摸黑上路,節奏自然慢,路途又崎嶇,經濟變動波幅大,民生自然也困難、投資者更不敢草率投資。壞處呢?有嗎?

從來沒有一套理論,或方程式,可將所有數據溶合一體從而作出精準預測,或提供正確的指引。不過,花樣繁複的數據,使有些人產生「一切在掌握之中」的感覺。但他們從這些自信產生出的經濟或投資活動並不一定帶來理想效果:世上並無完整數據,即使個別數據亦只是抽樣式組合。何來的萬無一失的信心?個別「專家」的無知表現還是事小,經濟就像人生充滿變化,本就無法預測,但最糟糕的是若大家相信政府已將最主要的數據掌握,並且無私地公佈,大家便會對這些數據資料毫不懷疑。但假如數據背後的搜集方法或質素出現問題,後果便會很嚴重。2007的國際金融危機便是一個例子:全球經濟跟全部癱瘓只差一線!

所以數據能載舟亦能覆舟。我無意替中國停止公佈數據作辯護;這些官員太任情輕率了!沒想清楚便開始,沒「合理的謊話」下便結束。但對投資者卻可能不是壞事:在缺乏「充足而又可信賴」的數據下,了解市道真相及前景便是靠自己實地視察及各種努力。對大部份的投資者,針對性的微觀數字才是最佳的參考資料!

查詢請電:514-992-8328 曹國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