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公民課本引例新冠 談配合抗疫責任 倘學生批防疫 教師:引導政府角度思考

公民課本引例新冠 談配合抗疫責任 倘學生批防疫 教師:引導政府角度思考

【時報訊】通識教育成為歷史,公民與社會發展科9月新學年推展至中六級,涵蓋公共衛生議題。本報翻閱已送審的7本教科書,發現全數皆援引新冠疫情為例,講述應遵守防疫法規或盡公民責任配合抗疫政策,包括圍封強檢等,以及中國對全球公共衛生的貢獻。今屆中六生親歷3年抗疫過程,有公民科教師表示,或有學生在堂上批評防疫措施造成不便,將引導學生正面看待抗疫政策。

明報記者 葉希雯 鄧佾文

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涉4個課題,分別為經濟全球化、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可持續發展,以及公共衛生與人類健康。來自6間出版社、載列於「適用書目表」的7本教科書,按課程指引強調「當有疫症爆發和蔓延,應盡公民責任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同抗疫」時,皆列出獨立章節或段落,並以2019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為例闡述(見表)。

提強檢有助保障公眾健康

「名創教育」教科書以6頁詳述個人應如何預防傳染病蔓延,篇幅最多,當中提及政府曾要求強制檢測,「如人們能響應政府呼籲並加以配合,將有助保障公眾健康」。「雅集出版社」列舉多項抗疫措施如收緊入境限制、限聚令以至封區強檢等,謂「相關措施或會對市民造成不便……應體諒和遵守有關指示」,亦提及政府曾呼籲市民接種疫苗、盡量留在家中等,「市民宜聽從有關呼籲,盡力配合」。

指引屢稱研「已成熟」課題

校長:新冠「完結久 不算新」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在2020年檢討通識科時,曾謂「新近發生的事件尚在發展中,不宜作為探究題材」,至教育局翌年發布的公民科課程指引,亦多次重申課程探討「已發展成熟」的課題。中學校長金偉明認為,新冠疫情「不算新課題,已完結很久」,又指校內5名公民科教師中,4人曾任教通識科,「以前都每年更新教材」,很習慣教不同議題,相信備課時不感困難。

北角協同中學公民科主任黃中偉預計,可能有部分學生在堂上批評抗疫措施損害自由或造成不便,將按課程指引引導學生從政府角度思考;他又舉例,若有較頑皮的學生執意以「武漢肺炎」代稱新冠病毒,將向學生解釋現階段尚未能證明武漢為病毒起源地,教導他們「說話要有根有據」。

教育局回覆稱,教師可利用合適事例,協助學生學習課題;重點在於所選取的事例和題材必須配合科目課程理念和宗旨,與課題的學習重點密切相關;採用資料須客觀可信,並不涉及具爭議內容。

談中國貢獻包括捐助研疫苗

7本教科書在「國家對全球公共衛生的貢獻」章節,均提及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曾提供資金或物資援助予其他國家或地區,羅列包括向世界衛生組織捐贈5000萬美元,及向數以百計的國家或地區供應防護服及口罩等。6本教科書提出,科興疫苗的研發有助全球抗擊疫情,「現代」公民科引述科興在巴西的報告稱「科興疫苗比其他新冠疫苗,對孕婦的不良影響較低」。

相關字詞﹕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通識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卢宠茂访葵青中医诊所

迎新營風波 港大:嚴肅跟進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