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地理风情 擦亮文化遗产名片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擦亮文化遗产名片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本报首席记者 王 洋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连日来,各文化遗产地从业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守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凝聚共识的纽带。从良渚古城遗址到大运河文化带,从敦煌莫高窟到云冈石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殷殷嘱托彰显着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顺利推进,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国文物基础数据更加全面准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完成,10815万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得以摸清……

如何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文化情怀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初夏时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水陆城门、城墙遗址、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往来游客驻足凝望,惊叹于这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遗址轮廓。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管理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创新文物展览展示,利用5G、AR、VR、3D打印等数字技术还原考古遗存、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观众看懂良渚、读懂良渚;构建文物活化生态体系,建成开放包括城址、祭坛、水利工程在内的完整展示窗口体系;打造良渚文化品牌,孵化培育“良良”“小鹿”等IP。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敦煌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敦煌较好平衡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参观之间的关系。经过长期总结与科学分析,敦煌研究院建立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为游客提供《千年莫高》等沉浸式数字体验节目,并确立了“总量控制、线上预约、数字展示、洞窟参观”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单日游客最大承载量从3000人增加到6000人。

担负时代使命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只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才能更好理解中国,才能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座谈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5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十分全面、系统、深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赓续文化传承,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是铸造民族精神的根和脉,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点。”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主动适应新时代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提高文化工作的层次水平,高标准推进良渚遗址保护管理、考古研究、遗产展示、文化传播、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突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思想内涵,赓续五千年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重庆市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技术带头人,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研究馆馆员陈卉丽近年来不断攻克修复难题。她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不仅要竭力提升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还要进一步揭示其中蕴含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胸怀,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广大民众及游客。”

建设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将着力做好文物研究阐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表示,要以福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重要遗址为研究对象,推进“福建区域文明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文明进程的考古学研究”课题;要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田野考古调查,选择重点区域开展系统、持续、科学的考古发掘。同时,启动福建史前文明、闽台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等具有福建特色的考古工程,推动成果转化利用。同时,还将做好福建文明历史进程、革命史、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

苏伯民表示,接下来,要利用敦煌研究院在壁画、土遗址、文物数字化等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发挥多元文化交流荟萃的特点,以海纳百川、积极自信的态度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合作,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陈卉丽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透物见事、见人、见生活、见精神,古为今用,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出新贡献。”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良渚保护、研究、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把握“保护第一”原则,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抢抓交流互鉴机遇,增强良渚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努力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擦亮良渚文化世界级“金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墨西哥人的守护兽“怪”出花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