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科技教育 口述|“90后”技术经理人:入行3年,参与的项目只有1个

口述|“90后”技术经理人:入行3年,参与的项目只有1个

眼下,技术转移服务的从业者大多还是原有的技转服务机构、专利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对接的时候我也遇到过骗子……他拿到这些项目材料之后可能去做了其他事情,比如把材料卖给了其他的机构或企业。遇到这种我们也没法报警,因为你没有直接损失财产。”

·“技术转移的全链条工作是一个团队才能做得下来的,团队里会有精通行业的专家,会有律师,还需要各式各样的资源才可以。我可能算是团队的最前锋。”

眼下,技术转移服务的从业者大多还是原有的技转服务机构、专利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2023年3月,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前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的队伍建设目标,这让技术经理人这个新兴职业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上世纪80年代初,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中涌现出为促进科技成果交易的服务人员。当时利用周末来往于上海和长三角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人员被叫做“星期天工程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中国早期的技术经纪人。至上世纪90年代,技术经纪人制度逐步形成,需持证上岗,技术经纪人培训及经纪机构开始陆续出现。2004年,上海启动技术经纪人人才培养活动,至今已有超过1万名人员取得了技术经纪人证书。2006年10月,国家取消了技术经纪人资格认定,这意味着从事技术交易不再需要持证上岗,简化了手续。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技术转移相关学科或专业。据此,部分高校开始逐步探索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同年,教育部举办首期全国高校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这也是官方首次引用了“技术经理人”这一新称谓。

2021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技术转移方向)”两年共招收了171名技术转移专业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学生平均年龄33岁、平均工作时间10年,1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72%拥有理工生农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该项目或许未来也会为技术转移行业输送更多人才。

但眼下,技术转移服务的从业者大多还是原有的技转服务机构、专利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那么技术转移行业是什么?技术经理人具体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一项创新技术问世之后,又要经历怎样的环节才能真正被市场应用?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与一位“90后”技术经理人张珩(化名)展开对谈。

张珩今年29岁,在从事技术经理人这份工作之前,她做过淘宝运营,也做过网站运营,2020年机缘巧合进入了技转(技术转移)行业,虽然入行3年来,自己参与项目最终落地的只有一个,但她仍然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她的想法很简单,“毕竟科技要发展、技术要进步的年代,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不能应用市场就是一种浪费,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把这些东西转化过来。”

以下是张珩向澎湃科技讲述的她作为技术经理人三年经历中的故事。

国际项目落地困难:政策原因和市场原因

在技转行业我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国际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它有自己面向高校的项目库,主要做比较初期和前端的技术对接。海外的同事把项目给我们之后,我们首先要把这些技术项目了解透彻,再带着这些项目去看市场然后寻找合作伙伴。

国际项目在中国落地相对来说还是困难一些。之前跟过一个国际的医疗器械耗材项目,为了把这个项目引进中国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它至今都还没有落地。

首先是专利问题,我们发掘了一个新的创新点让它能在国内申请专利,帮它在国内进行专利布局,另外,我们还带着这个项目去参加了很多路演活动。一次路演中,有一个投资方非常看好这个项目,和客户也聊了很多,但最终也没有牵线成功。一方面是专利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申请下来,另一方面是这个项目要跟医院合作才能使用,有法律法规相关的阻碍。另外,如果这个项目想要落地国内,还需要在国内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要有外籍人士入驻到中国来,这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疫情给海外项目落地增加了障碍,现在这个项目应该也快落地了,一切顺利的话,以后它在国内就可以申请二类医疗器械报证。

还有一个绿色创新的项目,它能够把水果榨汁后的残渣重复利用。二次利用后这些残渣会产出两种产品,一种是新的果汁,一种是剩下的粉末,这些粉末不溶于水,并且很有营养。这个项目看上去好像不错,但实际上对接起来非常困难。

首先它所处的领域可供对接的公司范围比较少。目前为止我们只对接了一家企业,它的产品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不了了之。我个人分析下来,可能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果树也很多,作为企业没有必要把残渣再榨一次。第一遍榨出果汁之后,残渣完全可以直接卖给动物的饲料加工厂,这样企业不用投入更多的成本,也已经可以获得一笔收入。国外从事农业的人较少,所以会更需要这样的技术对果汁残渣进行二次利用。

类似的例子还有,2021年我去重庆参加了一个“李曼猪大会”(李曼中国养猪大会,Allen D. Leman Swine Conference,是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养猪行业展会)。我当时带的项目是猪的增生性肠病疫苗,它能够巩固猪的免疫力。但去了展会之后我发现这个东西在国内的应用市场不大。首先它成本和价格比较高,国内有类似的竞品,但那家竞品自己都做不下去了。其次在中国,中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给猪吃的就有一些中药成分的药剂,有各式各样的你想不到的东西。

“技术项目新生的很多,死掉的也很多”

做技术供需对接的时候我也遇到过骗子。作为技术需求方,他的需求写得很详细,甚至还给出了一个预投入产出的金额。但是我们找到项目对接给他之后,他留下一句“你等我看一看”,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他拿到这些项目材料之后可能去做了其他事情,比如把材料卖给了其他的机构或企业。遇到这种我们也没法报警,因为没有直接损失财产。

项目方也会有“跑路”的。我遇到过的一个项目方,他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但他觉得自己非常厉害,不断地催你给他对接和做事,等你真的找到需求方和他对上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技术无法满足要求,立刻就不理你了。

因为我心大,所以遭遇失败也不会太在意,因为我的想法是,对接失败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失败了我下次再做好准备就行了。

我入行3年来,目前参与的完完全全落地的项目只有一个,那个还不是我主要负责,我只是会跟着去看一下,属于是团队的不是我个人的。这个项目落地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不过项目签署过保密协议,所以我不太能说。

一般来说医药行业的技术落地可能需要三五年,有现成落地场景的智能制造项目也许是半年一年,比较急的一个月也说不定。一个项目或需求对接几十家,最终能谈成合作的可能一个也没有,失败率非常高。

一个技术直接拿过来,距离它落地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尤其是高校的科研成果。一个高校科研成果它可能需要概念验证,验证完之后,从小试到中试,到市场化的流程相对较长,资金投入也较高。我认识的技术转移机构挺多的,但它们的资金链有些比较紧张,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技术落地的时间周期长。新生的机构很多,不能维持下去的也很多。

“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把这些东西转化过来”

我经常去跑行业展会。如果有企业想要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是有自主研发的技术,都会在展会上进行展示。我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展会上发布的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另外也会整理好我们资源库里现有的需求,带着这些需求去展会,有目标地寻找能对接的企业。

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信息的碰撞,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只做初步对接这一部分,技术转移是根本做不下去的。技术转移的全链条工作要一个团队才能做得下来,团队里有技术专家,有律师,还需要各式各样的外部资源才可以。我可能算是团队的最前锋。

最开始所有人都会认为技术经理人是做专利买卖的,但是实际上一个真正的技术转移不是这样。企业有一些技术是技术秘密,这个阶段它不会申请专利。产品做出来之后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会很容易会被别人模仿,因此要选择把技术公开换取保护,这时才会涉及到企业专利布局的问题。

我对技转行业最初的理解也就是“技术买卖”,误打误撞入行之后发现不是。我最初花了快两个月时间才搞明白我这份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刚入行时我是一个小白,所以我想全流程地参与一个项目。从给项目做翻译开始,先做信息收集,再去跑展会,还会带着项目参加路演,告诉投资人或者企业我有这么一个项目。现在我的职责会更深入地往供需对接上走。

在我看来,技术经理人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就像医疗器械,你多少要掌握一些医疗的政策,比如一类证、二类证、三类证分别是什么?再比如说专利的一些基础知识,要知道有哪几种授权,哪几种转让。你还要有一些说话技巧,让对方信任你,让他觉得你这个技转平台是处于良好运营状态的。后续技术经理人还会牵扯到对行业的了解,你需要看各式各样的行业报告,把自己的认知要提高一些,才能更好地理解行业共性,挖掘市场需求。

我平时的学习,一方面是自己去收集新闻,另一方面是多去参加同行的或者前辈的一些活动,跟他们聊天过程中就能学到东西。另外,公司里也会请行业前辈为我们做一些培训,讲一些综合类的知识。我现在认为,技术经理人需要综合技能,不可能只偏重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职业方向,我们要做的是俯瞰技术转移的整个过程。前期需要市场支持,中期需要法律支持。公司成立之前需要资金支持,再往后这个公司成立了,还需要管理上的支持。

我未来还是希望深耕在技术转化这个行业里面,因为这个行业很有意思,而且未来市场上也会有它的立足之地。毕竟科技要发展、技术要进步的年代,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不能应用市场就是一种浪费,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把这些东西转化过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北京智源推出通用视觉分割模型SegGPT,具备上下文推理能力

未来可期|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刃剑:驾驭发展,规避危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