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統計局最新數據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趨勢: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僅增加20107人,季度人口增長率近乎歸零,創下78年來除疫情期間的最低紀錄。
這一數據標誌着加拿大疫情後創紀錄人口增長時代的終結,也折射出這個傳統移民大國正面臨的社會治理難題。
與過去十年0.3%的平均季度增長率相比,當前數據堪稱斷崖式下跌。細究其因,臨時居民數量銳減成為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臨時居民占比已從去年高峰期的7.4%降至7.1%,其中安大略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外國留學生數量降幅最為顯著。這兩個省份甚至創下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季度人口跌幅。
這種轉變與加拿大政府的政策調整密不可分。現任總理馬克·卡尼延續了前任特魯多的移民緊縮政策,將”可持續水平”作為新的人口管理目標。政府近期不僅提高了國際學生的語言和資金要求,還計劃出台更嚴格的庇護申請規則。移民部長米勒坦言:”我們必須重建系統誠信,確保移民政策真正服務於國家利益。”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移民縮減政策某種程度上正是住房危機的副產品。過去兩年,加拿大平均房價上漲42%,租金漲幅達25%,許多年輕人將住房困境歸咎於移民激增。麥吉爾大學城市研究中心發現,每增加10萬移民,所在城市租金中位數就會上漲1.8%。
但經濟學家警告,簡單減少移民可能適得其反。加拿大諮議局預測,若維持當前移民規模,到204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300萬。皇家銀行報告顯示,建築業23%的工人為移民,削減移民可能進一步惡化住房供給。
圍繞移民政策的爭論已在加拿大社會形成鮮明對立。在政府諮詢平台上,一位多倫多市民留言:”我們社區已經過度擁擠,學校醫院都不堪重負。”而溫哥華某科技公司HR則反駁:”沒有新移民,我們根本無法填補技術崗位。”
這種分裂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加拿大青年就業協會調查顯示,18-34歲群體中,48%認為移民搶走了工作機會,但同一群體中62%也承認自己的工作團隊依賴移民同事。
加拿大的困境並非孤例。澳大利亞近期將年度移民配額從19.5萬削減至18.5萬;英國保守黨政府計劃將淨移民減少30萬人。這些國家都在嘗試尋找平衡點:既要緩解公共服務壓力,又要保證經濟發展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政府似乎選擇了一條折中路線。根據最新移民水平計劃,2024年移民配額維持在48.5萬,但將逐步調整各類別比例,增加技術移民比重。移民部官員透露,未來可能引入”地區化移民”政策,引導新移民前往中小城市。
面對複雜局面,加拿大政府正在多線作戰:一方面加快住房建設,承諾未來十年新建380萬套住房;另一方面改革移民系統,引入”人才優先”的評分機制。財政部最新預算案顯示,政府將投入23億加元用於移民安置服務升級。
正如多倫多大學社會學教授利文斯頓所言:”加拿大正經歷艱難但必要的轉型。問題的核心不在於移民數量多少,而在於如何建立更智能的人口管理體系。”這場關於國家未來的大討論,或將重新定義加拿大作為移民國家的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