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乳腺癌在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加拿大聯邦政府終於出手!
備受爭議的癌症篩查指南即將迎來重大改革,乳腺癌篩查年齡擬從50歲提前至40歲。專家直言:“早篩查,就能多救人!”
據CBC報道,加拿大聯邦衛生部長已下令,對負責制定全國癌症篩查指南的國家機構進行重大改革。這一改革源自一項外部評估。
加拿大“預防保健工作組”(Task Force on Preventive Health Care)是聯邦政府設立的獨立專家組,負責向家庭醫生發布全國性的疾病篩查建議,包括常見癌症的常規篩查時間點。
然而,多年來工作組屢遭批評,指其未能充分採納醫學界意見、依賴過時研究,且更新速度緩慢,目前許多建議的發布時間已超過十年。
渥太華家庭醫生安娜·威爾金森(Dr. Anna Wilkinson)表示:“她長期參與癌症患者的診治。癌症篩查直接關繫到生存率。”
她說:“我們都知道科技與醫學進步飛快,但我們沒跟上節奏,這正在影響公眾健康。”
聯邦衛生部長在去年叫停了該工作組的工作,並啟動了外部評估。當時工作組因堅持建議乳腺癌常規篩查從50歲才開始而遭遇輿論壓力。
這一建議與現有證據嚴重不符。加拿大癌症協會以及多個省份的乳腺癌篩查計劃已支持將篩查起始年齡提前至40歲。現今,加拿大30至49歲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正是乳腺癌。
威爾金森說:“我們確實看到乳腺癌在年輕人中發病率不斷上升,我們的篩查指南必須及時跟上這一變化。”
43歲女查出患癌,延誤治療
外部評估報告呼籲該工作組必須提升問責與透明度,加快更新流程,並確保在制定指南時廣泛諮詢專業人士,指出“工作組亟需現代化改革”。
威爾金森表示,她希望這次改革將挽救更多生命,特別是因為許多家庭醫生在決定是否建議病人做篩查時,都是依據該工作組的官方指南。
她自己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乳腺癌篩查從40歲開始的省份,女性存活率顯著高於篩查從50歲起步的地區。
如果能更早篩查,加拿大女子卡羅琳·霍蘭德(Carolyn Holland)的命運可能截然不同。她在43歲時發現乳房有腫塊,但癌細胞已擴散,必須接受化療、放療及雙側乳房切除術。
“如果我40歲時能做一次乳腺X光篩查,癌症就能早點被發現,我的治療方式和預後都將大不一樣。”霍蘭德說,她當時的家庭醫生正是依據該工作組的指南,認為她不需要篩查。
多個癌症篩查建議被批“過時”
除了乳腺癌,該工作組在子宮頸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多項篩查建議上也受到質疑。
以子宮頸癌為例,其篩查指南自2013年以來未曾更新。該指南反對使用HPV病毒篩查,人類乳頭瘤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相比之下,英國與澳大利亞早在2016年與2017年便已全面取代傳統子宮頸抹片檢測,改用HPV篩查,因為後者能更早發現問題。
對此,工作組在聲明中表示歡迎改革,並稱其指南“在國際上以嚴謹的循證標準知名”,改革將“增強其公信力”。
聲明還稱:“這次改革不僅是方法上的現代化,更是為了確保預防性醫療服務能夠及時響應科學證據的演變,包容多元觀點,並適應實際應用環境與地方公共衛生優先事項。”
該工作組是由加拿大公共衛生局設立的獨立機構,成員多為志願參與的初級醫療人員。
此次評估報告還建議為該小組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向成員提供合理補償,並確保其持續與黑人、原住民及其他在健康政策中代表性不足的群體接觸。同時,專家應能在不損害小組獨立性的前提下參與制定過程。
加拿大癌症協會稱這項改革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步”,乳腺癌加拿大基金會更稱其為“一次突破”。
相關改革預計將在2026年4月前完成。
預防癌症的篩查事關所有人的健康,消息引發不少華人網友的熱議:
“安省現在是子宮頸癌篩查會是HPV檢查,5年一做,以前是pap,3年一做。”
“我是前年回國開掉了一個3厘米的乳腺纖維瘤,加拿大不給開,說是良性的。我堂姐去年回國也開了,在澳洲檢查都說一切正常,說她壓力太大了,讓多運動改變生活方式。馬上叫她回國,開出來就是乳腺癌,但是早期,所以還好。”
“建議女性沒事回國都去做一個B超,特方便也沒有輻射也花不了幾個錢。”
“胸部檢測一般還要做乳腺X光攝影檢查(mammogram),更準確,但是有輻射的。B超沒輻射但有時看不到。”
“公費醫療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