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6月2日動用 12架蘇-35戰機攜溫壓彈對烏克蘭152家無人機工廠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之後,6月6日凌晨,俄軍發起「翅膀反擊行動」進行報復,目標指向總統府、軍情總局大樓、總參大樓和安全局大樓等關鍵設施在內的烏克蘭政治、軍事和安全要害部門,打擊範圍幾乎覆蓋烏克蘭全境。
這只是剛剛開始。6月9日夜至10日晨,俄軍總共發射了7枚導彈和315架無人機空襲烏克蘭,基輔,奧德薩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切爾尼戈夫州等多地遭襲,基輔的航空、導彈、裝甲和造船企業,以及烏軍指揮所、部署點、武器和軍事裝備集中地、軍用機場、彈藥庫和燃料庫均成為打擊目標。
烏方披露,截至10日上午9時,烏防空火力和電子戰部隊共計攔擊了277架無人機和7枚導彈。空襲造成基輔市辦公樓、商場、銀行、商務中心、療養院、供水管道等30多處設施受損,基輔有4人受傷。此外,奧德薩市中心的一家婦產醫院和一些居民樓遭到破壞,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
6月10日上午,澤連斯基發帖稱,當天凌晨俄羅斯對基輔的空襲是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之一。他敦促美歐不要無動於衷,要採取切實努力施壓俄羅斯停火。
早前一天,6月8日晚至9日晨,俄羅斯的動作更大,不僅出動了479架無人機,還發射了20枚導彈,創雙方開戰爭以來無人機襲擊規模之最,烏克蘭中部和西部地區10個地點被擊中,西部一個軍用機場遭襲,另有17處發現無人機殘骸。
烏方稱,烏克蘭防空系統摧毀了其中277架無人機和包括4枚「匕首」高超聲速導彈在內的19枚導彈,還攔截了部分無人機,最後僅9架無人機和1枚導彈擊中目標。在談及西部機場遇襲時,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伊納特稱,這次襲擊是「俄羅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襲擊之一」,儘管烏克蘭防空系統「表現非常好」,但「不可能擊落所有東西」。
顯而易見,俄羅斯意欲通過「翅膀反擊行動」摧毀烏克蘭的軍工產能、癱瘓烏軍的指揮系統、干擾西方援烏通道,迫使烏克蘭望而卻步,簽訂「城下之盟」。那麼,俄羅斯會繼續升級戰事為所欲為地對烏克蘭無休無止地進行報復嗎?現在看來,情況恐怕沒有那麼樂觀。
首先,政治上丟不起這個臉。長期以來,普京十分在乎保持強人形象。烏克蘭實施「蛛網」行動後,克裏姆林宮沒有取消計劃中的俄烏第二次談判日程,似在有意淡化失敗。如果莫斯科對「蛛網」行動反應過度,無異於承認烏克蘭重創俄羅斯戰略資產,渲染己方防禦漏洞,不僅不利於安撫國內強硬派的情緒,更有損來之不易的政治威望。
第二,無人機生產不一定能夠滿足擴張過快的軍事需求。過去三年,無人機成為俄烏雙方克敵制勝的大殺器。以往俄羅斯襲擊烏克蘭動用的無人機日均僅數十架左右,但繼5月31日創472架開戰以來最高紀錄之後,4月8日晚再創紀錄,出動的無人機多達479架,但長此以往恐難以為繼。
目前,俄羅斯從伊朗採購「見證者」無人機,並在德黑蘭幫助下建立了無人機生產廠,朝鮮也將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無人機。即便如此,與烏克蘭相比,俄羅斯的無人機數量仍相形見絀。為了彌補兵力和軍事裝備不足,烏克蘭全民參與,大力發展無人機產業,去年產量高達220萬架,今年目標是450萬架。這種成本低廉、靈活性高的新型武器,成為顛覆戰爭規則的「黑天鵝」,連馬斯克都稱「無人機是戰爭的未來,而不是有人駕駛飛機」。
第三,俄羅斯暫無必要採取極端手段。烏克蘭「蛛網」行動之後,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指,烏克蘭襲擊俄軍戰略核力量已觸碰底線,根據俄羅斯核戰略,俄軍在法律和政策層面上完全有權選擇動用核武器反擊。一些強硬派也趁勢主張對烏克蘭實施戰術核打擊,還有人敦促克裏姆林宮再次動用「榛樹」中程高超音速導彈教訓烏克蘭。
從目前情況看,莫斯科對烏克蘭的「報復」料會繼續下去,但普京尚不至於實施核選項。烏克蘭重創俄羅斯戰略資產和破壞刻赤大橋等行動對莫斯科雖是一種羞辱,但無傷大局,俄軍在戰場上仍明顯佔上風,不僅在蘇梅北部烏軍防線以西區域開闢新戰線,還在向東側的尤納基夫卡一線施壓,距城區僅12英里之遙。
6月9日,莫斯科還稱,經過數月激戰,俄軍擴大了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控制區域,並繼續向敵方防禦縱深推進,一大目的是建立緩衝區,確保邊境安全。儘管烏方強調「已阻止俄軍計劃」,但如果俄軍地面部隊成功進入烏克蘭非邊境省份腹地無疑是一個新的突破,被指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政治和戰略意義。
由是觀之,在俄軍掌握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莫斯科「冒天下之大不韙」使用戰術核武器不符合自身利益。接下來的問題是俄羅斯會否使用「榛樹」導彈進行報復。迄今為止,由於導彈精準度欠佳,加之烏克蘭防空系統完善,迄今為止,配備單一常規彈頭的俄羅斯導彈難以致癱烏克蘭空軍基地和其他關鍵設施。
而與伊斯坎德爾導彈相比,「榛樹」導彈的威力要大得多,即使作為常規武器使用,破壞力比戰術核武器差不了多少,且按照俄方的說法很難攔截。去年11月21日,俄羅斯首次使用「榛樹」導彈打擊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一家烏克蘭軍工企業,如果當時使用的不是殺傷範圍有限的惰性彈頭,而是高爆彈頭或集束彈頭,造成的破壞會更大。
這無疑為克裏姆林宮報復烏克蘭提供了更多非核選項。不過,有分析指,「榛樹」導彈固然厲害,但實際效果可能並不像宣傳的那麼理想,否則,俄羅斯何苦等到現在還不投入實戰。
除成本之外,「榛樹」導彈的不如人意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種導彈雖可用於打擊特定目標,其高超音速和動能也能造成重大破壞,但攜帶常規彈頭時精確度有限;二是「榛樹」雖殺傷力更大,但不是地堡炸彈,尚難證明能穿透深層地下掩體,「這意味着類導彈很難摧毀烏克蘭深掩地下的關鍵製造和決策中心」,若要部署「就必須針對合適的目標」。
有報道稱,俄羅斯的復仇行動至少得持續一周。無論如何,即使克里姆林宮祭出「榛樹」殺器,也很難一招制敵。
來自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