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是二戰期間日本策劃、組織和實施細菌戰的大本營,所犯罪行罄竹難書,但在西方世界卻鮮為人知。除了日本政府的刻意隱瞞,美國包庇也難辭其咎。
但真相,終究是要見光的。
“當731部隊被審判時,明知罪行的各國卻利用實驗數據謀取私利,甚至想在全球範圍內確保暴行被掩蓋。”
就在本周,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四名高中生在一場比賽中,制作紀錄片揭露了731部隊在中國等地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美國戰後為換取生物戰數據而掩蓋這些罪行的骯臟交易。
學生們既震驚於暴行本身,更愕然於自己竟然對此一無所知。他們感嘆,這項調查改變了自己對國際關系的看法:當強權國家認定具有戰略價值時,即便道德上站不住腳的行為也能被操縱或掩蓋。

2025年4月18日,哈爾濱平房區日寇731細菌部隊遺址。 視覺中國
“我們聽說過納粹,可從不知道日本做了什麽”
據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6月9日報道,本周,數千名學生齊聚美國馬里蘭州,參加“國家歷史日”(NHD)競賽決賽。該競賽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歷史競賽之一,由同名非營利組織創立。競賽鼓勵學生通過在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進行深入的歷史研究,並通過多種形式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賽場上,有一部關於二戰歷史的紀錄片尤其引人注目。它不僅揭示了日軍那令人不寒而栗卻常被遺忘的真相,也對美國學校當前教授歷史的方式提出了質疑。
這部紀錄片由來自新墨西哥州四名高中生制作,他們在州級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後進入全國決賽,與來自全美及海外屬地的約3000名學生一同展示他們耗時數月的研究成果。
他們把研究課題鎖定在了731部隊身上,二戰期間這個秘密組織在中國等亞洲多地對人類開展了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
團隊成員譚·範(Tam Pham)回憶說,這個項目的靈感始於一門大學預備研討課,學生需要選擇並研究一個主題。她的同學斯姆里蒂·蒙格(Smriti Monger)偶然發現了一個標題為“太平洋暴行”的網頁。
當團隊首次接觸731部隊歷史時,他們既震驚於暴行本身,更愕然於自己竟然對此一無所知。
“我們在課堂上學了很多關於大屠殺和二戰的內容,聽說了納粹,但我們從未聽說過日本。日本做了什麽?”範說。

1941年,日本731部隊在中國進行人體凍傷實驗。 資料圖
為深入探究,範、蒙格爾、妮可·加鮑爾(Nicole Gabauer)和瑪薩拉·阿爾布里(Masara Algburi)四人累計耗時三個月,每天投入10小時梳理數千頁檔案期刊、書籍等一手史料。他們甚至依據《信息自由法案》(FOIA)向美國政府申請解密未公開資料。
他們的研究不僅揭示了731部隊的恐怖實驗,還揭露了令人不安的後果:美國政府為獲得生物數據而放過了731部隊科學家的罪行。
為獨吞活體解剖等反人類實驗獲得的科研資料,美國與日本達成交易:東京審判期間所有731部隊核心人物均免於起訴。
團隊成員加鮑爾說:“這事有意思又詭異, 當731部隊被審判時,明知罪行的各國卻利用實驗數據謀取私利,甚至想在全球範圍內確保(暴行)被掩蓋。”
團隊成員表示,731部隊的許多科學家戰後被釋放,從未被追究責任。有些人進入了學術界,包括731部隊的創始人和部隊長石井四郎,他成為了一名教授。其他人則成為公眾人物,或擔任政府高級職位,或在制藥行業獲利。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非營利組織“太平洋暴行教育”主任珍妮·陳(Jenny Chan)表示,年輕學生主動發掘並分享日軍二戰鮮為人知的戰爭罪行,令人深受鼓舞。
“你可能會問,為什麽發生在近一個世紀前、半個地球之外的事件與美國人有關?”陳解釋說,因為在美國和日本,太平洋戰場的暴行在政府、學校和媒體中被大量過濾,至今仍有人否認這些暴行發生過。
她補充道,這種否認導致了中日、日韓關系中的永久裂痕,也讓幸存者及後代更難從創傷中恢覆。
“學生們的堅持不僅告慰了受害者,也提醒我們必須全面地記住歷史,”她說,“我們必須繼續支持那些致力於揭示真相的新一代歷史學家、研究者和講述者。”
日本從“侵略者”轉變為“受害者”:美國是幫兇
不僅僅是新墨西哥州,美國其他州的學校也常常忽視日本戰爭罪行。在俄亥俄州等地,一些歷史課只花很少時間講解日本在二戰中的角色,而更多聚焦於納粹德國。
例如有一位歷史教師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列為二戰主要死亡責任人,卻漏掉了日本軍國主義。歷史學家估計,日軍二戰期間造成了1000萬至1500萬平民死亡,僅次於納粹德國的約1700萬人。
學生們還被日本如何借助文化轉變和美國的掩蓋行為成功重塑形象所震撼。範說,日本從“戰爭侵略者”轉變為“懺悔的受害者”,靠的是戰後的文化轉型和美國的合作。
幾十年來,“酷日本”(Cool Japan)等公眾宣傳活動,以及動漫和“卡哇伊”(kawaii)文化的全球興起,淡化了人們對日本軍國主義歷史的記憶。
“我們能看到很多關於日本如何被原子彈轟炸、許多人死亡的故事,但我們沒有聽到之前的故事——日本到底做了什麽?” 範說。

2025年1月5日,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和展覽展品(731部隊遺址)。 視覺中國
加鮑爾感慨,這個項目改變了她對國際關系的看法:當強權國家認定具有戰略價值時,即便道德上站不住腳的行為也能被操縱或掩蓋。“有時候,哪怕道德上錯誤的事情,也可以被扭曲成對某些人有利的形式。”
這個項目也改變了參賽者對世界的看法。
“我們住在新墨西哥州,美國人常常只局限於自己的圈子,只關注身邊的事。”範說,“這個項目讓我們視野更開闊,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學生們說,他們的紀錄片令許多參賽者甚至評委感到驚訝,因為他們之前從未聽說過731部隊,他們在制作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支持。
“我們揭示的大多數是未被講述的歷史,而傳播這些歷史能讓人們增進認知。這也會改變人們看待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方式,尤其是在‘力量’與‘正義’之間的矛盾問題上。”加鮑爾說。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球學界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有關731部隊罪行的證據大白於天下。
今年5月,日本熊本縣菊池惠楓園歷史資料館新公布了一批有關舊日本陸軍進行人體實驗的資料。最新資料顯示,舊日本陸軍曾研發的藥物“虹波”,與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存在關聯。

舊日本陸軍研制的藥物“虹波” 日本富士新聞網
據富士新聞網(FNN)等多家媒體5月30日報道稱,“虹波”是舊日本陸軍在二戰至戰後期間,以具備抗菌作用為由推進開發的藥物。人體實驗受害者包括中國東北地區的平民、戰俘,以及日本國內的麻風病患者。
熊本縣菊池惠楓園歷史資料館的研究員原田壽真表示,“虹波”在中國東北曾被用作凍傷實驗的一部分,這一說法在二戰後一篇熊本醫科大學的醫學論文中得到了證實。
此外,與731部隊相關的業務日志也明確記載了“‘虹波’被作為實驗材料用於人體實驗”的相關內容。根據對多個資料的檢證,原田壽真認為731部隊極有可能參與了該藥物的研發。
去年8月,原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成員清水英男一行前往位於哈爾濱的731部隊罪證陳列館、731部隊舊址指認731部隊罪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對此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法,對中國人民發動了令人發指的細菌戰,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人體活體試驗,犯下了反人類的滔天罪行。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細菌戰的事實鐵證如山,不容否認和抵賴。
林劍說,我們讚賞清水英男先生揭露和直面歷史真相的勇氣。日方應認真傾聽國內外的正義呼聲,正確認識並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切實尊重中國等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以史為鑒,消除遺毒,不要重蹈歷史舊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