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馬哈蒂爾:若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們將有更好的機遇
公益广告

馬哈蒂爾:若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們將有更好的機遇

綜合報導:“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如果中國繁榮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將給我們進入中國市場帶來更好的機遇。”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接受採訪時說。

據《日經亞洲》6月3日報道,將滿百歲的馬哈蒂爾5月30日出席了日經新聞社主辦的“亞洲的未來”年度論壇。他在談論間隙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崛起對東南亞國家是機遇,各國要尋求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他認為,東盟國家應深化對華貿易關系,以對沖美國加征關稅和轉向保護主義的影響。

馬哈蒂爾說,馬來西亞“應該與中國和印度進行更大規模的貿易,以彌補對美貿易損失”。

“東南亞國家普遍與中國關系較好。對東南亞國家來說,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因此如果中國繁榮發展並成為世界第一,將給我們進入中國市場帶來更好的機遇。”馬哈蒂爾說,“我們需要關注中國的發展,看看如何彌補美國造成的損失。”

他補充道,當前東盟與中國的貿易規模遠大於與美國的貿易,且對印度貿易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5月30日,馬哈蒂爾在東京出席“日經新聞”主辦的“亞洲的未來”年度論壇。 視覺中國

報道提到,東盟近期加深了與中國和海灣國家的關系,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上月在馬來西亞舉行。東盟統計數據顯示,東南亞與海灣國家的關系不斷加強,東盟與中國及海合會的貿易額去年超過9000億美元,幾乎是東盟對美國4530億美元貿易額的兩倍。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按美元計價,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9823.4億美元,增長7.8%。其中,出口5865.2億美元,增長12.0%;進口3958.1億美元,增長2.0%。

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一些東盟國家也在尋求加深與金磚國家的聯系。

馬哈蒂爾說:“我們需要依托其他國家,因此必須加強東盟內部貿易,以及東盟與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

馬哈蒂爾還提到,回顧近80年的政治生涯,最難忘的時刻之一是1961年對日本的訪問。他說,當時自己目睹了日本戰後的覆蘇,於是成為總理後推行“向東看”政策,也就是向日韓等先進亞洲經濟體取經,這讓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速超過新加坡外的多數東盟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洲的未來”年度論壇演講中,馬哈蒂爾也多次提及中國。

他直言,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可能挑戰美國心懷不滿”,但“中國存在的時間比美國長得多”。

“這是少數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之一,”馬哈蒂爾強調,“我認為中國不會輕易被美國擊敗。美國無法重振雄風再次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看起來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the No. 1 country in the world)。”

馬哈蒂爾表示,特朗普通過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將“整個世界視為敵人”,從而使美國陷入孤立。

他說,鑒於美國同樣依賴進口芯片等產品,關稅對美國的損害將“遠甚於他國”,勢必推高美國國內的生活成本。

馬哈蒂爾即將於今年7月迎來百歲生日。他是馬來西亞任職時間最長的領導人,曾分別以巫統領導人和土著團結黨領導人的身份兩次擔任馬來西亞總理:第四任(1981年至2003年)總理、第七任總理(2018年至2020年)。

2020年8月,馬哈蒂爾退出土著團結黨後,創立祖國鬥士黨。2022年11月,馬哈蒂爾及其領導的祖國鬥士黨競選失利,一個月後,他辭去了該黨主席職務,實際上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仍活躍在各種政治活動場合。

他近年來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涉華問題。他曾表示,西方國家希望挑動國家間對抗,這與中國勸和促談形成了鮮明對比。他認為,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方式,各方更應該坐下溝通,而非採取斷絕外交關系或挑釁的方式升級緊張局勢。

本月初,馬哈蒂爾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受了多家媒體專訪。他指出,中國擁有技術和能力來抵御經濟增長放緩。

“中國的整體市場規模比歐美市場總和還要大。所以,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你無法阻止中國。”他說,“他們(中國人)是非常勤勞的民族,技能嫻熟,你無法阻止他們發展壯大。中國將竭盡全力保住市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