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藝復興特別是牛頓革命以來,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加速發展,不斷改變社會面貌。中國自19世紀中葉始,留學生赴發達國家學習科學技術,歸國後為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接納留學生學習的國家,可以通過科技教育展示本國的文化優越性、為本國培養和充實後備人才隊伍,但是也面臨為自己培養潛在競爭對手的風險。
美國在20世紀成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也是中國青年學生留學的主要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中國具有反法西斯同盟關係,對中國留學生回國持開放態度。美國政府在新中國建立前夕開始限制中國留學生離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禁止理工科留學生返回中國,並在海關、港口設置多重審查關卡。其間,美國國務院即使默許部分留學生回國,但也要求其承諾“不傳播美國技術機密”。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國會將中國留學生列為“潛在安全威脅”,實施全面出境管制。1953年8月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後,美國政府於1955年取消中國學者出境禁令,但仍設有種種限制。
新中國的成立,讓許多在國外的中國學者看到了發揮作用建設強大祖國的機會和希望,出現了傑出科學家沖破阻擾積極歸國的浪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者錢學森、加速器事業開拓者趙忠堯、晶體化學奠基者唐有琪、稀土之父徐光憲、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數學家華羅庚、地質學家李四光等的歸國,都有吸引人的故事。

图1 郭永怀故居(周雁翎摄)
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1909—1968)也是其中的一位。
郭永懷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40年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而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進入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工作。郭永懷的博士論文突破聲障壁壘這一難題,為解決航空工程的跨聲速飛行問題打下了理論基礎。在康奈爾大學工作期間,他在空氣動力學與應用數學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果,特別是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成果具有重要軍事價值。

圖2 郭永懷在希爾頓為其餞行的野餐會上燒毀手稿(周雁翎翻拍於郭永懷事跡紀念館)
在取得這些成果的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郭永懷便萌生了回國的想法,但是美國政府禁止中國學者離美歸國。1955年美國取消中國學者出境禁令,給他們盡快歸國帶來希望,不過美國政府暗中仍設有種種障礙。為避開美國政府的阻擾,在做歸國打算的時候,郭永懷將自己的科研資料與手稿整理出來,將其付之一炬。其妻李佩制止他,他卻平靜地說,這些東西是帶不走的,燒了,省得麻煩。第二天,在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長為他們夫婦餞行的野餐會上,他又當眾燒毀了他的一部即將完成的書稿。與郭永懷同行啟程歸國的華人學者都受到了美國當局的層層檢查,而郭永懷因為沒有這些資料,順利回到了中國。
回國後,郭永懷在中國原子彈、氫彈和衛星實驗工作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領導和組織了中國核彈研制工作中爆轟力學、高壓物態研究、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等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1999年,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向國際社會宣布,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今天,各國領導人和政府都比任何時候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科技人才在保持科技創新活力中的關鍵作用。我們看到,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採取的許多政策與前任總統拜登的政策看似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在不少方面一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2020年6月生效的拜登政府第10043號總統令要求暫停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以非移民身份入境,並限制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學者參與敏感項目。特朗普政府於2025年春季宣布擴大限制範圍,涉及取消已發放的F1簽證及OPT/CPT實習許可,並驅逐部分在美中國學生。可以想象,美國在限制中美科技交流中還會有新花樣,而更多的中國留美科技人員歸國服務也將是大趨勢。
作者:王麒瑋(太原市成成中學校高中學生) 劉源(太原市成成中學校教師)
指導教師:張文龍(山西大學講師)
原載:加拿大《華僑時報》2025年5月23日第22版“中國如斯”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