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大江南北】莫讓“假俗亂”講解侵蝕“文博熱”
公益广告

【大江南北】莫讓“假俗亂”講解侵蝕“文博熱”

  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在於以物證史、以物敘史。講解服務並不是簡單的知識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築牢歷史記憶、傳承優秀文化的重任。

  近年來,伴隨“文博熱”,講解服務成為文旅消費的熱點板塊。“五一”假期,許多遊客提前預約正規講解服務,在游目騁懷之餘獲取更多歷史文化知識。但無論在線下旅遊市場還是在線上短視頻平台,都存在不少“假俗亂”講解內容,令遊客和受眾頗為反感。

  比如,在一些文化遺產景區、博物館,有的講解誇張媚俗,甚至胡編亂造;在短視頻平台上,有人開展獵奇低俗的野史直播,將文化遺產降格為娛樂消費品,將歷史故事演繹為聳人聽聞的噱頭。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闡釋好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價值,還消解了歷史的嚴肅性,嚴重誤導了公眾的歷史觀、價值觀,亟待強化治理、正本清源。

  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在於以物證史、以物敘史。

  以文物為基礎的博物館講解服務,不同於其他娛樂服務,理應注重揭示其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及美學價值,將靜態景觀轉化為可理解的知識體系,幫助遊客提升游覽深度。“假俗亂”講解既不實事求是,缺乏歷史唯物主義精神,同時也低俗媚俗,讓人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理解停留在粗淺且荒誕的虛假故事上,背離了“讓文物說話”的初衷,使“文博熱”摻雜進沒有內涵的浮躁風氣。

  講解服務兼具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力、以文興業的文化屬性是根基,脫離了根基,產業便難以做強。

  正因如此,講解服務應注重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放在首位。有的講解者編造未經考證的野史,將歷史人物簡單化、功利化,甚至用低俗橋段吸引流量、借機牟利。這種噱頭式講解,讓莊重的文明傳承低俗化、逐利化,在不知不覺中割裂公眾與傳統文化的精神聯結,理應依法受到監管治理。

  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本質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守護文化根基,摒棄功利浮躁,以制度剛性守住歷史底線,以人文溫度激活文化肌理,才能讓文博解說和景區講解成為連接古今的紐帶,讓“文博熱”真正成為凸顯文化自信、彰顯文化自強的生動注腳。當遊客不再僅僅滿足於“聽段子、拍照片”,文物便能夠從“廚窗標本”化作“精神原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