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選民熱情高漲:積極參政展現責任感
令人欣慰的是,華人社區在本次大選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投票熱情。盡管支持的黨派各不相同,但大家都用手中的選票表達對國家未來的關心。這種積極參與本身,就是對民主制度最有力的支持,也昭示著華人群體政治意識的不斷提升。
對華政策不只是外交問題:它影響你我生活
兩黨在對華政策及對華人社區的立場上都引發了選民的擔憂。保守黨在黨綱中強調強硬態度,而自由黨黨魁卡尼在辯論中將“中國人”列為國家安全最大威脅,這些言論令人震驚,也加劇了華人社區的焦慮。
中加關係看似外交範疇,實則關乎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直航航班的恢復、父母探親簽證的便利,到社交平台的自由使用、乃至在加華人遭受的社會歧視等。
若對華政策不加區分地將“中國政府”與“華人群體”混為一談,便極易在國內引發反華情緒,令無辜華裔承受不應有的偏見和敵意。
媒體偏向與選民兩難:選黨還是選人?
黨綱複雜難解,多數選民仰賴媒體解讀,但媒體往往帶有立場,並非完全中立。在此背景下,“選黨還是選人”成為選民普遍面臨的難題。
如保守黨華裔黨員李國賢所言:“你覺得哪個候選人好就選誰,不一定要看政黨。”這句樸實的話語,提醒我們:務實地支持真正為社區服務的人,比盲目追隨政黨更有意義。
有人問道在華人聚集的寶樂莎選區,自由黨資深議員亞歷山大女士為何不出來拜票也能成功連任?亞歷山大女士已擔任議員超過十多年,曾在移民服務機構工作,深知新移民的實際困難。在她任內,許多華人家庭在探親、移民申請等事務中都獲得了她親力親為的幫助。
她曾經是國會副議長,但她把選民的利益放在黨的利益之上, 亦是自由黨內首位站出來公開要求杜魯多辭職的資深議員,更在2023年華人社區遭污名化之際,頂住黨內與不良媒體的壓力,第一時間公開多次為華人社區發聲。她的堅持與勇氣,也贏得了選民的信任。本次選舉時,她因病正在做化療。即使暫時無法出來拜票,但仍然以絕對優勢贏得了選區的支持。
與之對比,保守黨在本選區派出的則是一位年僅20出頭、據說尚未完成大學學業、沒有從政經驗,以及不被大家所知的年輕候選人。這種安排也反映了該黨對本選區勝選機會的評估。順便說一下,越裔的參政熱情實在值得華人學習,各黨對越裔也非常重視。這應該是保守黨派在本選區第二次派出越裔侯選人了。更不要說在本選區已經有過一位代表新民主黨的越裔擔任過四年的聯邦議員了。
參與就是力量:投票從來不是“白投”
有朋友失望地說:“我想換黨,可結果還是自由黨,票是不是白投了?”其實,這種想法忽略了投票背後的真正意義。
選後,各大政黨都會細致分析選區與族群的投票數據。投票率高的族群將被視為“必須爭取”的對象,而長期沉默的社區則可能被邊緣化。因此,即便你投的政黨候選人未當選,你的投票仍然在塑造政黨未來的政策重點與資源分配。
寫在最後:每一票都是對未來的投資
民主政治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段馬拉松。投票不僅僅是表達支持,更是向國家表明:我們在乎、我們關心、我們有話要說。
華人是加拿大的建設者與貢獻者,應理直氣壯地參與政治。無論你支持哪個黨派,都請記得:投票,是我們爭取公平、平等與尊嚴的第一步。

李西西, Xixi Li
寶樂莎市議
Conseillere municipale
Secteurs O, N, I
450 923-6311,poste 6508
Xixi.Li@brossar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