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加拿大統計局周二(4 月 15 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加拿大 3 月的年通脹率意外放緩至 2.3%,比 2 月的 2.6% 大幅下降了三個百分點。這一結果出乎市場意料,遠低於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的 2.6%。
這一“降溫”主要歸功於汽油和旅遊產品價格的下滑。但與此同時,加拿大央行密切關注的核心通脹指標依然高企,給未來的利率決策帶來不小挑戰。
旅行、油價“放水”,物價卻不全是跌的
從月度數據來看,3 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 0.3%。儘管漲幅不大,但反映出在連續 7 個月保持在 2% 或以下之後,物價增長又開始回溫。
細項數據顯示,汽油價格同比下降了 1.6%,旅遊團價格下滑 4.7%,而機票價格更是大跌 12.0%。統計局指出,這與加拿大人前往美國的航班數量減少有關。
“原油價格下跌,加上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關稅帶來的經濟放緩擔憂,是汽油價格走低的主因。”加拿大統計局在報告中指出。
不過,這些下滑並未能全面抵消其他生活成本的上漲。隨着此前從去年 12 月中旬持續到今年 2 月中旬的銷售稅減免措施到期,食品和酒類價格反彈明顯。
數據顯示:
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3.2%
酒精飲品價格同比上漲 2.4%
在剔除汽油影響後,CPI 在 3 月仍上漲了 2.5%,可見生活成本壓力並未真正消退。

儘管整體通脹降溫,但加拿大央行更為看重的兩個“核心通脹”指標卻未明顯回落。
CPI-中值(CPI-median):3 月維持在 2.9%,與上月持平
CPI-修正中值(CPI-trim):略降至 2.8%(上月為2.9%)
這兩項數據繼續高於央行設定的 2% 目標區間,使得市場對於未來的利率政策仍持觀望態度。
加拿大央行將於本周三公布最新的貨幣政策決定。由於已連續7次降息,市場預計本次可能“按兵不動”的概率約為 60%。
而美國前總統川普對加拿大商品加征關稅、以及加拿大方面的反制措施,也為未來物價和經濟前景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分析認為,關稅一方面可能推動物價上漲,但同時也可能抑制經濟增長,使央行在“加息”與“保增長”之間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