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国际新闻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特朗普關稅政策太愚蠢,有人根本還不了解中國
公益广告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特朗普關稅政策太愚蠢,有人根本還不了解中國

《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過去四個月兩度訪問中國,回到美國後時常將訪華期間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章。當地時間4月7日,他在《紐約時報》再度發表有關中國的評論文章,此時也正值特朗普拋出“對等關稅”引爆全球貿易戰之際。

文章中,弗里德曼試圖用過往訪華所得到的經驗告訴一些人,他們根本還不了解中國。他認為,中國近些年以來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實現了世界未曾察覺的跨越式發展,並打造出了史無前例的制造業引擎。

在目睹了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後,弗里德曼批評了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認為美國不應該對全世界加征關稅。只不過,看似比特朗普更加理性客觀的他,還是未能跳脫美方慣有視角,隨後在解釋自己的主張時,宣稱美國應當拉攏“工業盟友”一同對抗中國,削弱中國制造業的同時,迫使中國更多投資美國,甚至將技術和供應鏈轉讓給美國。

他認為,對於美國而言,這個國家已經無法忍受特朗普繼續這樣混亂執政到中期選舉,此刻應當有人立即站出來阻止這場毀滅性的人為經濟災難。

托馬斯·弗里德曼 資料圖

弗里德曼指出,中國已占據全球制造業三分之一的份額(較2000年的6%大幅提升)。無論是汽車、機器人還是手機,如今“中國制造”的標簽已不僅意味著更便宜、更快速,同時也實現了“更優質、更智能”的全面升級。隨著中國全力推進人工智能(AI)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這一優勢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他認為,這一“制造業引擎”,源於中國政府數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基礎設施和研究方面的大規模投資,而反觀同一時期的美國,其最蓬勃的新興產業竟是政治兩極分化,以及讓孩子們沈迷於社交媒體。

隨後,弗里德曼引述了一段他的同事、《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基思·布拉德舍(Keith Bradsher)同日撰寫的文章:

中國央行最近的數據顯示,過去四年中,國有銀行向工業借款人額外放貸13.6萬億元。在中國各地的城市邊緣,新工廠正在日以繼夜地建設,已有工廠也在進行機器人和自動化升級改造。中國在制造業方面的投資和進步正在掀起一波出口浪潮,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可能導致工廠關閉和裁員。“海嘯正向每個人襲來。”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說。

引述這段文字後,弗里德曼正式拋出了他的觀點。“這就是特朗普實施的戰略如此愚蠢的原因。”他認為,美國不應該如此大範圍地對全世界的貿易夥伴加征關稅。

不過,盡管弗里德曼批評了特朗普,但他顯然仍舊站在了一些美國人慣有的“狹隘視角”下看待中國。他宣稱,美國不應該在關稅問題上對抗全世界,而是應該把所有的“工業盟友”拉攏到一起,並朝著中國施壓和對抗,以削弱中國的制造業產量和實力。他所提到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巴西、印度尼西亞、印度,甚至是俄羅斯。

他還進一步宣稱,如此做的目的是,既能迫使中國將其精力轉向國內、刺激其國內需求,又能讓中國在美國密歇根州哈姆特拉克而非越南河內建造新工廠,並將技術和供應鏈以雙方各占50%的合資方式轉讓給美國。

弗里德曼失望地稱,而與他所想的不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卻整天忙著在格陵蘭島秀肌肉、在美軍中解雇高級將領、侮辱歐洲盟友……以至於特朗普政府白白浪費了有效對付中國強大“制造業引擎”所需的杠桿。

他稱,美國商界領袖真正不明白的是,特朗普和萬斯的乖張舉動已經嚇壞了中國和歐盟,這可能會讓中歐走得更近。當他們看到一位美國總統無視他親自談判達成的美墨加貿易協定時,他們會問自己:“我們怎麽能相信與他達成的任何協議?”

弗里德曼最後表示,一些美國人如今已經開始期待中期選舉,希望民主黨重新獲得眾議院的控制權,以此確保萬事大吉。然而,他認為,美國無法等待這麽久,特朗普如此不穩定的領導若再持續20個月左右,美國將無可挽回地分崩離析。現在需要的是,美國國會能有幾個共和黨人站出來,用跨黨派合作的方式來阻止這場毀滅性的人為經濟災難。

“我剛剛看到了未來。但它不是在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弗里德曼還曾以此為題刊文,提到了自己不久前的中國之行。在文中,他也強調了自己的看法:特朗普有關提高關稅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奇思妙想”並不會奏效。

談到中國成功的原因,弗里德曼在文中引入了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伍德克(Jörg Wuttke)提出的概念——“中國健身俱樂部”(China fitness club)。他解釋說,中國重視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每年培養出約350萬名STEM畢業生。這大約相當於美國所有學科的副學士、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生人數。

“如果我們不在關稅壁壘後面建立類似的健身俱樂部,我們得到的只會是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弗里德曼寫道,“你不能靠關稅來實現繁榮,特別是在AI的黎明時期。”

“我們什麽時候變得如此害怕?我們什麽時候如此忽視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弗里德曼指責美國社會存在的“中國恐懼癥”和反全球化,“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譴責全球主義,但這改變不了事實,即電信、貿易、移民和氣候變化把世界和世界各國的命運融合在了一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美商務部長稱「百萬美國工人造iPhone」被嘲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