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金融财经 瑞典電池巨頭「北伏」申請破產保護
公益广告

瑞典電池巨頭「北伏」申請破產保護

  圖:「北伏」位於瑞典北極圈小鎮謝萊夫特奧的超級工廠。\ 路透社

  當地時間11月21日,瑞典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北伏」(Northvolt)在美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卡爾森宣布辭職。「北伏」一直被歐洲寄予希望,希望在歐洲建立獨立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挑戰外國電池製造商在歐洲的主導地位。分析指出,「北伏」破產標誌着歐洲在電動汽車轉型道路上遭遇挫折,未來仍舊障礙重重。

  「北伏」21日表示,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聯合創始人卡爾森宣布卸任行政總裁。據悉,「北伏」的資金狀況非常糟糕,賬面僅剩約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現金,只能維持運營約一周時間,而負債高達58億美元(約452.4億港元)。據彭博社統計,「北伏」成為今年美國申請破產的公司中負債最多的一家。破產申請顯示,「北伏」在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6600名員工,公司預計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組。

  分析指出,「北伏」過去數年的履歷光鮮亮麗,但面臨工廠產能低、工廠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難題,最終只能申請破產保護。

  擴產嚴重落後 工廠事故不斷

  2016年,北伏由兩名前特斯拉高管在瑞典創立,被視為歐洲電池製造業自主化的希望,要與來自亞洲和美國的電池巨頭進行競爭,曾有歐洲「寧德時代」之稱。該公司的口號「讓石油成為歷史」,足以彰顯其野心。背靠德國大眾汽車、寶馬汽車和美國高盛的北伏,自誕生以來已融資了150億美元,是歐洲創業公司中最多的一家,當中包括股權、債務融資和政府支援,並從歐洲主要汽車廠及製造商獲得了超過500億美元的訂單。大眾成為其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1%,高盛為第二大股東,持股為19%。

  「北伏」在瑞典北極圈小鎮謝萊夫特奧建立了一家電池生產超級工廠,並在2021年底生產了首塊電池。該工廠預計年產能為16吉瓦時,但到了2023年,該工廠的年產能遠低於1吉瓦時(即可為1.7萬輛電動車提供電池)。今年年初,卡爾森曾向《金融時報》透露,瑞典工廠產能年底要達到5倍以上,才能完成年產量1吉瓦時的目標。這樣的擴產速度,連北伏的投資者寶馬汽車都無法接受。今年6月,寶馬取消了一筆價值20億美元的「北伏」電池訂單,轉手給了韓國三星。

  另外,「北伏」工廠去年因為安全生產事故頻發,造成兩名工人死亡,導致生產幾乎完全停頓,尤其影響其向瑞典卡車製造商斯堪尼亞的交付計劃。今年,還發生了三起看似健康的「北伏」工人離奇死亡事件。瑞典警方正對事件進行調查,但「北伏」強調,沒有發現當中存在聯繫。

  在擴產進展不順的情況下,「北伏」此前還公布了在德國、加拿大和瑞典建設多家新電池工廠的計劃。如今這些項目可能都需要延期。但「北伏」強調,德國和加拿大建廠將繼續進行,因為這相關資金是獨立運作的,其中包括兩國政府提供的近40億美元的補貼。

  瑞典政府拒絕援手

  歐洲計劃在2035年前停止銷售燃油車,因此,歐盟委員會將電池行業列為其優先發展的產業之一,這對於支援傳統汽車行業向電動車轉型至關重要。與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願意為「北伏」提供補貼不同,「北伏」在今年出現資金鏈斷裂、需要緊急融資時,瑞典政府迅速排除了任何國家援助的可能性,最後「北伏」別無選擇,只能申請破產。

  「北伏」曾被視為「歐洲電池冠軍」和「歐洲供應鏈之光」,它的倒下,無疑重創歐洲實現電動車電池自主生產的雄心。諮詢公司睿諮得能源(Rystad Energy)的電池專家Lars Lysdahl表示:「創新企業在試圖擴大規模時,很難穿過死亡之谷。而對於電池領域而言,這個谷最深。你很快就將花光大量現金」,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中方:加關稅由進口國消費者「買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