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娱乐时尚 電影資料館展覽 「影像抒寫」回顧香港電影與文學的互動
公益广告

電影資料館展覽 「影像抒寫」回顧香港電影與文學的互動

  圖:改編自亦舒原著小說的電影《玫瑰的故事》(1986)劇照。

  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將於今年11月29日至明年5月4日在資料館展覽廳舉行「影像抒寫──香港電影與都市文學」展覽,以多元方式結合電影選段、口述歷史、照片和介紹電影作品從文字轉化成影像過程的影片,探索20世紀中葉至千禧年間以香港都市為背景的電影與文學的互動脈絡。

  是次展覽分為四個展區,追溯從1930年代至千禧年間,與香港都市文學相關的電影作品,藉此展示香港的電影與文學悠久而緊密的關係,同時反映數十年來本地生活面貌的變遷。

  第一個展區「足跡」透過早期文人和影人的照片,以及相關電影劇照等,讓觀眾認識香港電影與文學互動融合、互相啟發的歷程。

  第二個展區「歲月如歌放映室」將放映兩個節目的影片,包括《節目一:作家與電影》,以電影選段展示多位作家和編劇的代表作,例如侶倫親自改編其小說《黑麗拉》的《蓬門碧玉》(1942),以及由秦亦孚原著、張愛玲編劇的《南北一家親》(1962)等。《節目二:詞人與歌》精選一連串令人回味的電影插曲,細味填詞人如何將電影故事融會於歌詞中,讓電影更添韻味。選曲包括電影《桃李爭春》(1962)中,由易文作詞、姚敏作曲和李湄主唱的插曲《賣餛飩》,以及電影《玫瑰的故事》(1986)中,由鄭國江作詞、林敏怡作曲和甄妮主唱的《最後的玫瑰》等。

   第三個展區「從文字到影像」,以電影作品為實例,包括《華燈初上》(1961)、《蒙妮坦日記》(1968)等,展示電影人如何從文字中提取養分,將故事化作劇本,再用影像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第四個展區「口述歷史:編劇作法」,匯聚多位不同年代編劇的珍貴訪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舞劇《詠春》 再次點燃香港舞台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