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台產潛艇「海鯤號」被揭發有70多個項目未通過測試。圖為今年2月「海鯤號」從台船工廠移至乾塢。下圖:台產潛艇「海鯤號」進行泊港測試,有大半船身浮在水面。\資料圖片
台軍首艘「自造」的「海鯤號」潛艇正處於泊港測試階段,目前發現有超70個項目尚未通過測試,必須另外補測,因此連帶造成海上測試不斷延遲,恐要延到明年4月才能進行。台灣輿論指出,台灣並不具備製造潛艇的技術和能力,但民進黨當局為了「以武謀獨」,不惜浪費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強行建造潛艇,結果出現諸多缺失,潛艇恐怕會變成「鐵棺材」。
綜合中通社、台媒及環球網報道:台軍吹噓許久的自製潛艇「海鯤號」正處於泊港測試(即在碼頭進行的繫泊試驗)階段,島內一度盛傳該潛艇「進展順利」,最快9月就可以開始海試。但台媒指出,「海鯤號」的泊港測試有超過70個項目未通過,需要進行校正再補檢測,「全部通過之後才能出海,恐怕要延後到明年4月」。
對於「海鯤號」為何推遲海試,外界眾說紛紜。「有人質疑是黃曙光卸下潛艇召集人一職後,台海軍司令唐華因非潛艇軍官出身,無法精準全程掌握進度」;也有傳聞稱,負責建造的台船與台灣海軍之間的溝通不良,對於許多測試技術細節仍未整合,導致測試進度受到阻礙。對於外界質疑,台海軍並沒有否認相關說法,只強調「一切測試要按部就班、嚴格執行流程,確保該潛艇符合台海軍的作戰需求,至於交艦期程,台船在明年11月交艦的期程並未改變,一切都依約執行。」
將耗2840億元再造7艘潛艇
台灣當局在「海鯤號」測試尚未完成、後續交付日程未定的情況下,就宣布將耗費2840億元新台幣建造7艘同型潛艇。台海軍原規劃採用「3+2+2」的方式分三批建造。但根據台海軍的最新預算,已經調整為「2+3+2」模式。
「海鯤號」是台灣自行建造的首艘常規潛艇,被台當局視為「自主國防」的「威懾武器」。不過由於台灣方面的技術能力有限,該潛艇雖然名為「自製」,其實採用了大量進口設備,台灣方面有沒有能力將這些來源不同的設備進行有效整合也備受質疑。
「海鯤號」於2021年11月動工,2023年9月舉行命名下水儀式。今年7月15日,該潛艇被拖往高雄港91號碼頭進行繫泊試驗。台媒稱,目前該潛艇已完成魚雷裝載,原本外界預期它將在9月出港海試,前台灣海軍顧問郭璽此前甚至明確宣稱「將在9月15日之前海試」,但他最近改口稱「今年年底前能出海已是奇跡」。郭璽透露,原先負責總領該項目的黃曙光請辭後,台船「群龍無首」,且內部有「麻煩製造者」扯後腿、等着看笑話,因此該潛艇「今年年底能出去,都已經是奇跡了」。郭璽還爆料稱,台船為了省錢,最近解僱了該潛艇的所有海外技術顧問,導致同型號潛艇的後續建造恐怕難以銜接。
《中國時報》刊文指出,台軍「自造」潛艇的問題爭論已久,台灣有沒有能力「自造」是一個問題,有沒有必要「自造」是另一個問題。只有爭取兩岸和平發展,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是否有必要大舉造艦,民進黨當局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