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娱乐资讯 《抓娃娃》以喜劇反思教育方式

《抓娃娃》以喜劇反思教育方式

  圖:《抓娃娃》由沈騰(左)、馬麗主演。

  中國電影《抓娃娃》截至發稿前,以32.42億元人民幣位列內地暑期檔票房第一,8月22日登陸香港各大院線戲院。為何一部講述中式教育痛點的電影會成為暑期檔電影的「頂流」?根本原因在於《抓娃娃》從現實教育問題和家庭文化的反思出發,產生反諷現實和刺痛觀眾的喜劇效果。

  《抓娃娃》講述西虹市的超級大富翁馬成鋼(沈騰飾)為了避免其兒子馬繼業沉溺於奢華生活,和妻子春蘭(馬麗飾)搬到破落大院裏生活,扮演窮人,以吃苦教育培養兒子。這種監控和操控式的教育觀與觀眾有着深刻的心理共鳴。

  遊戲化的貧富轉變

  近年中國電影市場上喜劇一直是票房的靈丹妙藥,喜劇電影的市場競爭也尤為激烈。一方面,相聲、脫口秀、舞台劇創作者紛紛進入電影創作,針砭時事新聞、塑造年代文化和遊戲化敘事設計成為中國本土喜劇的創新方法。另一方面,沈騰、大鵬、賈玲等優秀喜劇人以自身不同的文化特徵創新着喜劇電影的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這兩方面的核心都在於對中國時代特徵與本土文化特色的塑造和表達。

  《抓娃娃》的導演閆非和彭大魔是開心麻花團隊的資深編劇、導演。開心麻花擅長遊戲化敘事中塑造世俗神話,將草根生活的世俗底色與富裕生活的慾望魅力融合,既關懷又反諷現實。閆飛、彭大魔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以差等生夏洛穿越回過去成為大明星的故事,獲得14.4億人民幣票房。其第二部電影《西虹市首富》講述小人物的一夜暴富,獲得25.4億人民幣票房。第三部電影《抓娃娃》同樣是遊戲化的貧富轉變,但喜劇內核更加嚴肅,喜劇效果從反諷進入到刺痛,電影對時代特徵和現實特色的把握更有質感。

  《抓娃娃》中扮演窮人生活,安排和操控孩子的成長,這樣真人騷敘事的遊戲性轉變為刺痛觀眾的體驗感。馬成鋼堅信窮養孩子、挫折教育,也同時堅信父母為孩子計劃、安排一切是一種偉大的愛。馬成鋼以自己成長的時代境遇與教育觀念來培養下一代。中國本土喜劇的創新之道是立足現實文化,塑造人物的時代特徵,以此契合當下觀眾的集體情緒和心理。

  探討嚴肅社會話題

  電影《抓娃娃》是開心麻花團隊構建商業電影品牌的持續推進。商業電影品牌建構關鍵在於文化特徵的持續、敘事觀的宏大與藝術品質的堅持。導演閆非和彭大魔緊緊立足現實文化,構建西虹市的宏大電影宇宙,堅持喜劇藝術品質。在西虹市中,有着天降財富的白日夢,有着平凡世俗的現實感。西虹市既是觀眾凝視慾望的神話,也是慰藉世俗的調侃。

  此外,《抓娃娃》的喜劇品質建立在喜劇演員的優秀表演上。《抓娃娃》中的馬成鋼是自我、自戀的人物,妻子春蘭是嬌妻式的人物。商業電影講究主要人物要討觀眾喜歡,但《抓娃娃》中這兩個角色卻不討喜,甚至讓人厭惡。沈騰和馬麗兩人的演技和組合效應,使人物多了幾分憨態可掬。沈騰強大的可塑性在於既展現馬成鋼溫情幽默,也揭示扭曲式的病態父愛面貌。

  在新媒體時代,以社會話題為內容的電影,能引發廣泛社會討論。對於社會話題的探討越透徹,或者對社會話題的體驗感塑造越真實,往往越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抓娃娃》以喜劇形式反諷教育問題,歡笑、調侃、反諷與刺痛並存。《抓娃娃》也存在刻板的劇情和淺嘗輒止的垮掉結尾。讀小學的馬繼業撿瓶子遭到同學霸凌,其父親卻認為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電影一面諷刺錯誤家庭教育觀會導致孩子心理和價值觀問題,另一方面,生活在父母謊言和病態掌控下的馬繼業又成為陽光模範少年。

  《抓娃娃》表明在當下中國電影市場中,誰能立足中國的時代特徵和本土文化特色,誰能塑造現實質感,契合觀眾集體情緒和心理,那麼誰才能獲得觀眾認可。中國喜劇電影有自身的創新之道和文化特色,《抓娃娃》以中國式家庭教育問題為敘事關鍵點,聚焦在中國兩代人在成長中自由與掌控的矛盾上,契合時代中觀眾的心理情境與特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助中國文化海外圈粉 「悟空」之外有「原神」

《默殺》揭開校園霸凌眾生相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