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從舊金山出發,中美關係往何處去?

從舊金山出發,中美關係往何處去?

在中美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中美元首終於在舊金山實現會晤。

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4日至17日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從整個會晤的氛圍、安排和的具體內容、成果來看,這次會談的怎麼樣? 習主席提到的共同努力澆築中美關係的「五根支柱」有何深意? 在美國對華政策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是否能夠將中國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機會? 接下來,中美關係將向何處去?

圍繞上述問題,觀察者網特邀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教授進行解讀。

圖自新華社

觀察者網:過去一段時間,中美兩國高層互動和民間交流頻繁。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中美元首在舊金山舉行會晤。 這是在拜登政府任期內中美兩國領導人第二次面對面會晤,從整個會晤的氛圍、安排和的具體內容、成果來看,您認為這次會晤談的怎麼樣?

吳心伯:美方對這次會晤非常重視,在安排上營造出一種非正式的、放鬆的,甚至帶有一些個人交往色彩的氛圍,以便兩國領導人更加坦誠、深入地交流。 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也反映出東道主對客人的尊重,體現出兩國領導人長久以來的個人關係。

會晤取得了比較積極、豐富的成果,涵蓋的面向比較廣泛,從處理兩國關係的指導原則,到工作與對話機制的建立,以及在人文交流、應對氣候變遷、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合作對話等 。 一次會晤就達成了20多項共識,很多年都沒有類似的會晤了。

在這次會晤之前,中美透過一系列的高層交往,做了充分的溝通、對話和準備,這也是會晤取得成功,能夠達成如此多共識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也表明,中美關係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動盪、曲折之後,現在雙方不管是在管控分歧上,還是在擴大合作上,要做的事情很多。 如果這次達成的共識能夠得到很好地落實和執行,就能很好地推動中美關係的穩定與發展。

觀察者網:兩國元首都提到了去年峇裡島會晤時,美方表達的「四不一無意」。 習主席也提到了共同努力澆築中美關係的「五根支柱」。 對於這「五根支柱」您有什麼解讀?

吳心伯:習主席提的“五根支柱”,實際上就是中方主張接下來在管理和發展中美關係方面要著力的五個具體領域:

一是共同樹立正確認知。 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如果對對方的判斷或對中美關係的判斷錯誤了,行動和政策也會出錯。

二是共同有效管控分歧。 現在中美之間的分歧特別多,如果管控不好,中美關係就會一直下滑,只有管控好分歧,才能夠穩定中美關係,才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中美關係。

三是共同推動互利合作。 這是中美關係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兩國關係要發展,需要深化和擴大合作。

四是共同承擔大國責任。 這是一種較新的提法,即中美兩個大國,在相互交往、兩國關係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還要考慮其他國家、國際社會的利益。 因為中美兩個大國有能力也有義務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貢獻,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財。 所以,兩國今後可以在這方面一起努力,一起合作。 今年9月,中國發布的《攜手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中也提到了大國擔當,這是考驗一個大國是否真正有大國風範的主要指標。

五是共同促進人文交流,就是擴大兩國之間在教育、文化、科技、人員往來等各領域的合作,這是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重要紐帶,也是中美關係的強大社會基礎。 在現今的情況下,一定要加強中美的人文交流。

如果能在這5個領域都進行推動,就可以支撐一個健康穩定且可持續的中美關係。

圖自新華社

觀察者網:習主席說,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 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會。 在美國對華政策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您認為美國是否能夠將中國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機會?

吳心伯:在美國對華認知和對華政策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我想他們將中國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機會會是有所保留、有所限度的,限度就是中國的成功不能越過一條 線,這條線就是超越、領先美國。 如果在這個範圍內,美國可能會覺得中國的經濟發展會為他們帶來一些商業上的機會,但是如果過了這條線,那麼美國就會認為中國的成功就是對它的威脅。

圖自新華社

觀察者網:這次會晤,習主席向拜登總統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和內涵意義。 您是研究美國問題的專家,和美國各界人士都有過深度交流。 在您看來,目前美國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怎麼樣的認知與態度? 習主席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詮釋將會有怎樣的作用?

吳心伯:美國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是有一定認知和肯定的。 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的進展、中國國家和社會的有效治理等方面,美方許多有識之士持正面和肯定態度。 當然,他們也看到了中國在發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這是另一方面。

習主席向拜登總統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和內涵意義,有助於幫助美國從兩個方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不是以戰爭侵略和掠奪 來推進的現代化;二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就是做好環境保護、永續發展,這也是美國社會許多人能接受的面向。

觀察者網:我注意到,習主席在談到中國式現代化時提到了「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在談到美方的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方等嚴重損害中方 正當利益的舉措時,提到了「中國的發展壯大有內生邏輯」。 習主席兩次強調中國發展的邏輯,這是在傳遞什麼樣的訊號?

吳心伯:兩次強調主要是針對美方的兩種謬論:一種認為中國的現代化、中國的繁榮依靠美國,得益於美國的支持;二是美國可以透過遏制打壓來限制中國的發展。

所以強調“中國的發展壯大有內生邏輯”,意思就是我們發展的動力是內生的,不是外來的,不是美國或哪個國家賜予的。 同時也表明,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內生動力,想透過遏制打壓來阻止中國的發展壯大,是不可能得逞的。

圖自新華社

觀察者網: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兩國元首這次也談到了這個問題。 2024年有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和美國大選,這兩件事將會多大程度上為中美關係注入不確定性?

吳心伯: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非常突出和尖銳的問題。 如果在2024年1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就會更加緊張,這種緊張也會外溢到中美關係。 因為美國可能會加強對台灣地區的支持力度,這樣勢必會引起中美關係的緊張。 這是台灣地區選舉結果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而2024年美國大選也會從兩個面向影響中美關係:

第一個面向是,在美國選舉年,這些政治人物都要打反華牌,透過煽動反華來獲取政治資本。 對拜登來說,為了顯示對華強硬,它也會在對華政策上採取許多損害中國利益的行動,從而導致中美關係再度緊張,摩擦升級;

第二個方面是,如果2024年大選結果是共和黨執政,那麼不管誰是共和黨候選人,當前中美達成的許多共識就不能夠繼續落實,美國對華政策又會出現新的重大的變化和波動 ,這當然也會衝擊到中美關係。

觀察者網:15日,習主席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並發表演講,美國各界人士齊聚一堂,我們看到宴會上出現了特斯拉CEO馬斯克、蘋果CEO庫克、耐吉董事會執行主席 帕克等熟悉的身影。 從現場座無虛席的情況來看,您覺得這反映出了什麼?

吳心伯:這次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有300多個座位,雖然票價很貴,但仍然一票難求,特別是美國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老總也紛紛出席。 這顯示美國商界看好中國市場,希望在中國市場上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也顯示他們希望看到一個穩定、健康的中美關係,看到一個正常的中美經貿關係。 他們的出席其實顯示了一種態度,即不贊成對中國遏制打壓,不贊成跟中國脫鉤斷鍊,而是支持中美合作,支持發展和擴大中美經貿關係。

有報道稱,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要求歡迎宴會主辦單位提供參加宴會的機構和人員名單。 可以看出,這些反華勢力對這樣隆重的歡迎宴會感到非常不滿,因為他們不希望看到中美關係的發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