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道: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CMHC)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加拿大老年人選擇更長時間留在自己的家中,這意味著那些希望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人不應指望老年房主短期內提供大量房源。
CMHC於11月15日發布的這份報告追蹤了加拿大不同群體的住房習慣,以1917年至1921年出生的人為起點,五年為一組。值得註意的是,它包括了第一批嬰兒潮一代,即1947年至1951年出生的人,他們在2021年人口普查時已經70歲至74歲,將承受巨大的人口影響。
該報告發現,2016年至2021年,75歲及以上的加拿大人出售房屋的比例逐漸下降至36%,低於1991年至1996年的41.6%。
目前,75-79歲年齡組(剛好不包括第一代嬰兒潮一代)的房產銷售率為21.5%。
這些數據表明,住房市場將不得不等待這一人群進入80歲以上,也就是80-84歲年齡組的售房率達到36.6%時,才能看到供應進入市場。
報告指出:“在加拿大,只有在相對較大年齡段的老年家庭中,售房比例較高。” “因此,要真正看到相當比例的老年家庭將其房產列為待售,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加拿大人口正處於重大人口結構轉變的邊緣,未來幾年,老年家庭的數量將“顯著”上升。與此同時,加拿大正面臨嚴重的住房短缺問題,CMHC估計到2030年,加拿大需要在目前的建設速度基礎上再建設350萬套住房,以縮小可負擔性差距。
CMHC指出,加拿大老年人選擇的住房方式將對市場產生溢出效應。如果他們選擇在原地停留更長時間,這意味著可供年輕一代居住的獨棟住宅將會減少。但是,搬到共管公寓或租房也可能會提高這類住房的價格,增加經濟水平較低人群的負擔能力問題。
盡管公寓在老年人中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但CMHC發現這種類型住房的實際動向相當有限。
2011年,在加拿大65歲至69歲年齡段的所有業主家庭中,12.3%擁有一套公寓。10年後,在目前年齡在75歲至79歲的這一群體中,公寓所有權升至17.4%。
“因此,這些結果表明,隨著加拿大房主年齡的增長,公寓變得更具吸引力。然而,由於10年間公寓業主的比例僅上升了幾個百分點,因此可以說明轉向公寓的趨勢似乎有限,” 報告稱。
與此同時,租房的人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在較年輕的老年人中這種趨勢不那麼明顯。
此外,只有“少數”加拿大老年家庭選擇縮小住房空間。
導致縮小住房規模速度緩慢的原因包括加拿大人壽命更長、更健康,老年人比以前的年齡組更富裕,不太可能需要出售房屋來養老,而且房主有更多的住房類型可供選擇。
例如,2021年,60-64歲的人群中,擁有一臥室住宅的比例為12.1%,而2011年50-54歲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10%。同樣,擁有兩臥室住宅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而2011年50-54歲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21.1%。減小住房規模最大的下降出現在四臥室住宅類別,2021年與2011年相比,擁有此類住宅的比例下降了3.5個百分點。
CMHC還計算出,在2011年至2021年間,91.3萬名年齡在45歲至84歲之間的加拿大人從三間或三間以上臥室的房子搬到了更小的房子裏,但盡管如此,他們發現,縮小規模“仍然局限於加拿大的少數老年家庭”。
CMHC說:“換句話說,這些結果似乎表明,很大一部分老年家庭決定在自己家裏養老,而不是把房產掛牌出售。”“最大的問題是,在未來幾十年裏,老年家庭是否會追隨前幾代人的腳步,還是選擇自己的方式。”
網友對此議論紛紛,小編挑選了幾位網友的觀點:
網友A:“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以購買/建造他們的房子並償還抵押貸款。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黃金歲月裏免房租免房貸了。除了CMHC、其他抵押貸款機構、房地產經紀人和貪婪的開發商,沒有人抱怨老年人不賣房子。”
網友B:“老年人有權住在自己家裏,這只是加拿大年齡歧視的另一種表現。此外,現在沒有B計劃,除非妳很富有,想以每月7000元的價格住在老年人公寓裏??這會很快耗盡妳的遺產!小心妳的錢包!”
網友C:“任何人現在這樣做都沒有任何意義。低迷的市場往往會壓縮小型、中型和豪華住宅之間的價格差距——因此,一個可能沒有抵押貸款需要擔心的老年人最好等到市場復蘇。這種壓縮因素可能使向上交易成為一種選擇….沒有人願意把2.99%的抵押貸款換成7%的抵押貸款。這就意味著,賣房子的都是那些不顧一切地想要賣房子的人,而買房子的都是那些單純想擁有自己房子的情緒化的人。”
網友D:“這就是年輕人崩潰的原因。他們不讓資源流通,而是把資源與土地捆綁在一起。這將使年輕的受過教育的加拿大人逃離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