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閱讀某行家撰寫的一篇有關個人理財的文章,內容提及該君的理財顧問生涯中碰到的四大「錯誤」理財觀念,很有共鳴,所以在此轉載分享,並酙量增加點資料供參考。
首先,錯誤觀念能夠入四大,證明這些觀念有它的賣點,或者有人用過而效果「良好」,所以才會廣泛流行。不過,每個人的理財道路,正如人生,只走一條路。我們永遠不知道,當年若選擇移民去溫哥華、多倫多,而不是滿地可,或甚至不選擇移民,今天的我們會是甚麼一個模樣。同樣道理,你若選擇某種理財方法或工具,你永遠不知道假如用其它方法的話今日又如何?很多人喜歡吃捕品,包括中式及西式「補充劑」。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假如一直用不同的「補充劑」,或甚至不用。今天的健康又是甚麼光景?所以在面對一些重大問題,一般建議多聽意見,尤其是相有關方面的專家。他們的建議不一定是最好,但他們不單有專業智識,他們更是有經驗:你只退休一次,但退休/理財專家卻有許多退休經驗。沒有專家完全對出錯機會更非絕無僅有,他們的對及錯的經歷,正正是行外人無法獲得取的經驗。
其次,個人認為,能夠達到謬論中的最強,很可能並非全無可取之處。無論多「牛」或「強」的專家都不能及不應替顧客作出全部及強制性決定:有些決定可以用數字去分別好壞,但有一些關乎機會率答案無絕對。我們也要考慮每個人的性格及其客觀條件主觀因素。所以這些所謂四大謬論,如果在確實瞭解箇中利幣後的審慎決定,亦不一定事不可為。
此君的謬端榜上首位是「買高股息股票」。
穩定派息的公司一般是業務穩定的公司,所以它們一般除了穩定派息、給股東提高定期收入,它們的股票更有可能升值,提供「財息」兼收的機會。這是這策略的雪賣點。不過,一間常派股息的公司,倘若它的股價是一百元、,派五元股息,股東便會有價值一百元的股票加上五元現金。假如該公司不派股息呢?股東手上的股票約值105元,沒有現金,但「身家」不變。在這計算方法下,派不派息不影響股東的身家。這做法的缺點在那?
第一,當公司將稅後利潤發還給股東(派股息),往往是因為公司沒有能加強業績的拓展項目,所以選擇將多餘的盈運資金發還股東。相對之下,不發股息的公司往往將盈利留作擴充業務之用,未來利潤增長有機會以更高速成長。
其次,穩定派息的加拿大公司,一般就是幾家銀行、金融機構、通訊服務及公共事務等機構,寥寥可數,在投資上犯了風險集中這問題。
再者,股票升值後賣出所賺的「升值」,跟收取「股息」比,前者交稅比後者少。除了稅率低之外,股息每年收,每年繳稅,絕無任何提供「計劃」的機會。但「升值」則要「賣」出才算,甚麼時候賣屬你的決定。週詳考慮可能將稅務進一步減低。
所以無論從總體回報潛力、風險程度、稅務處理,購買優質及派息穩定的「收息股」均有不足之處。這做法可能不屬「謬論」,但絕非完美!下期繼續。
查詢請電:514-992-8328 曹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