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德國財長:如果沒有中國參與,解決方案難以想像

德國財長:如果沒有中國參與,解決方案難以想像

10月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在法蘭克福共同主持第三次中德高層財金對話(下稱對話)。 根據《經濟週刊》、《時代周報》等德媒和路透社報道,此次對話是因新冠疫情中斷四年後首次舉行,雙方就多邊協調、雙向市場開放、低收入國家債務重組等議題進行討論 並達成共識。

這也是首次有中德兩國重要金融機構和私營企業代表與會,德國財長林德納將之稱作“一次巨大的成功”,並提議對話今後由每兩年舉行一次改為每年一次。 對話期間,雙方承諾在公平競爭基礎上共同努力擴大雙向市場准入,深化永續貿易投資合作。

德國歡迎中方對低收入國家債務重整框架表示支持。 林德納表示,中國在世界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低收入國家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是難以想像的」。

德國財長林德納(左一)出席第三次中德高階財金對話,圖自德國財政部推特

德國財政部1日在推特發布聲明中表示:「在德中聯合聲明中,雙方都致力於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全球經濟。林德納部長明確歡迎對共同框架(即2020年達成的《緩債 倡議後續債務處理共同框架》)的承諾,這是二十國集團(G20)商定的債務重組機制。”

「因為沒有中國的參與,(債務重組)解決方案是難以想像的。」德國財政部寫道。

德國財政部:沒有中國,解決方案是難以想像的

德國財長林德納(自民黨)在對話後轉發了這則推文,並同樣表示:「我們歡迎中方在聯合聲明中也致力於解決低收入國家債務問題。作為世界政治舞台上如此重要一員 ,沒有中國的參與,解決方案是難以想像的。」他稱讚討論「非常深入、非常開放、非常有建設性」。

根據我財政部網站消息,在聯合聲明中,雙方再次強調有效、全面、有系統地解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債務脆弱性問題的重要性。

 雙方將與G20其他成員共同努力,堅持2020年11月13日達成的《緩債倡議後續債務處理共同框架》中的所有承諾,包括其中第二段以及最後一段的承諾,並努力以可預測、 及時、有秩序、協調的方式落實《共同框架》。 雙方歡迎包括私部門債權人在內的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努力,繼續推動提高債務透明度,並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債務重組進程早期階段,就宏觀經濟預測和債務可持續性評估等 加強資訊共享。

在10月1日的財金對話中,雙方代表也顯示了擴大雙向市場開放的決心。 聲明指出:「雙方一致認為,經濟合作對中德兩國有利,加強雙邊經濟關係有助於實現優勢互補。雙方承諾在公平競爭基礎上共同努力擴大雙向市場准入,深化永續貿易投資合作。 」

德國「財經新聞網」和《經濟週刊》稱,這場對話是首次有兩國重要金融機構和私人企業代表與會,德方代表包括德意志銀行、德意志交易所、德國安聯保險、德國復興信貸銀行 等主要金融機構高管。

“我有必要強調,在金融對話的歷史上,我們首次建立了一個由重要金融機構和私營企業代表參加的金融會議。”林德納將之稱作“一次巨大的成功”,並稱“這 為雙方更負責任的貿易和投資創造了機會」。

林德納建議增加中德財金對話的頻率,將對話從兩年一次改為每年一次。 他解釋稱,兩國都希望在財金合作領域取得更快的進展。 他也希望未來的對話能依舊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因為德國希望進一步加強法蘭克福作為歐洲金融服務中心的地位。

德國財長發言,圖自德國財政部推特

除債務重整、財金合作外,多邊主義也是這次對話的主要議題之一。 兩國都同意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等國際組織框架下,「致力於開放的全球經濟和多邊主義」。

德國、中國同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 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將加強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框架下的協調和全方位合作,共同支持AIIB按照國際標準實現可持續、穩健運營,並融入國際架構,更好地支持 會員實現可持續發展」。

香港《南華早報》和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提到,這場對話舉行之際,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德國執政聯盟內部在對華問題上面臨分歧, 相較於鼓吹所謂「減少對華依賴」的綠黨,自民黨和社民黨更青睞主張對話合作。

此外,就是否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問題上,德國與法國等其他歐盟成員國持不同意見。 作為傳統汽車強國,德國極力反對任何這樣的懲罰性舉措,認為任何貿易戰都會帶來巨大損失。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經濟周刊》9月28日刊發的採訪報道中,就「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必要性」話題表態,稱對此「不是很確信」(not convinced)。 他認為,歐盟此舉完全是一種“保護主義做法”,而歐洲的經濟模式不應依賴或以“保護主義”為基礎,而是應當想法設法提升產品的吸引力。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德國和中國雙邊貿易額為2979億歐元,中國已連續7年維持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 大外資來源地和重要的投資目的地。 根據中方統計,2022年德國對華投資25.7億美元,年增52.8%。

對德國而言,中國市場重要性毋庸置疑。 根據美國榮鼎顧問公司數據,2022年歐洲對華直接投資中,德國所佔份額從前年的46%提升至52%,德國汽車業則從50%提升至68%。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光是今年上半年,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達103億歐元,是史上第二高值,「德國企業對中國的渴望程度仍然很高」。

德國央行引述最新數據稱,德企在華子公司實現了3,820億歐元銷售額和230億歐元利潤,在華業務佔德國工業企業全球銷售額的22%,佔其利潤的15%。 德國經濟研究所專家於爾根·馬特斯表示:“今年對華投資的趨勢基本上沒有中斷。儘管德國對外投資整體上大幅減少,但對華新增直接投資幾乎與以前一樣高。”

根據中國駐德使館網站消息,9月28日,吳懇大使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週年。 德前總統克勒夫婦、多位聯邦議員等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代表及各界友人、主流媒體負責人、外國駐德使節、在德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近400人出席 。

吳懇大使指出,面對百年變局和“時代轉折”,以及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不能因害怕變化和競爭就迷失方向、壁壘高築。 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合作才是最大風險。 希望歐洲在看待電動車和華為5G議題上展現更多開放和自信,中方也願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繼續深化與歐洲和德國合作。 希望德國政府和社會繼續以開放心態看待來自中國的學生和學者,在兩國年輕一代心中播下更多友誼的種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