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上线。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浦东发布
2021年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该平台的上线也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离岸贸易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2021年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上线。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浦东发布
将近2年过去,“离岸通”将迎来进一步升级。9月25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处长梁翔表示,保税区管理局正在争取“离岸通”平台接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信息化服务平台,“相关技术方案在9月份的时候已经报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审核。”
这也就意味着,全国商业银行每个网点的机器将有望直接接入“离岸通”平台。“我们一直强调自贸区要‘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那我们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苗圃’,如何‘离岸通’平台可以为全国的商业银行提供服务,那么就可以支持离岸转手买卖这种贸易形态在全国的发展。”梁翔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进一步补充道。
“离岸通”平台上线2年:破解离岸转手买卖审核难题
离岸转手买卖、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等,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而何谓离岸转手买卖?梁翔介绍称,离岸贸易中最标准的类型,即严格意义上两头在外的单据处理贸易,通常贸易中间商与货物进出口商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国家,这一模式在我国外汇管理体系中定义为“离岸转手买卖”。
这一模式突出体现了“两头在外、货物流和资金流分离”的特征。“两头在外”是指货物的最终卖家和最终买家均是境外企业,货物直接由生产地运往消费地;“货物流和资金流分离”则是指国内企业作为贸易的中间商,与买卖双方分别签订合同并办理资金结算,但并不经手货物物流环节事务。
以保税区内某家总部型企业开展的一笔具体离岸贸易为例,2021年4月1日,A企业委托中远海运将一批电子元器件由中国香港发运运送至墨西哥恩塞纳达港,最终于4月29日送至位于墨西哥蒂华纳市的客户手中。此笔业务由自贸区内企业完成供应链上下游的合同签订和资金结算,而货物流完全在海外发生,因此境内海关并不掌握相关物流信息。
在“离岸通”平台上线前,银行为判断贸易真实性,通常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合同、发票和正本提单,并通过船公司核实提单信息。在“离岸通”平台上线后,银行则可以在企业无法提供正本提单或完整物流凭证的情况下,获得此单货物的国际货物运输、境外港口装卸和境外海关报关信息,通过多方数据交叉比对,确定完整物流链条。同时平台能够通过对历史交易数据的智能分析,向银行提示企业的陌生交易,支持重复结算预警功能,对同一提单在不同银行的多次结算进行风险提示,构建风控模型,对企业经营和外汇结算等方面的异动进行预警。
“由于我国的外汇监管要求将海运提单、海关单证等货权凭证作为外汇经常项目收付汇的重要依据,而离岸转手买卖的贸易中间商不直接经手物流单证,因此导致了贸易中间商结汇和付汇困难、以及海关数据与外汇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梁翔介绍,截至目前,“离岸通”平台已获取境外近20个国家的海关报关数据,并对接覆盖超过60%国际海运业务的船公司和30多个主要国际港口的装卸信息,同时还纳入了国际航空电信协会的航空数据。
业务规模不断提升,“未来有几何式增长”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过去的2022年,保税区域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企业超过300家,占全市比例过半。保税区域内企业在全国商业银行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收付总额近500亿美元,占全市81.54%。
具体从企业端来看,梁翔表示,“离岸通”平台能够帮助银行拓宽国际物流数据比对渠道,提升数据精确度,降低银行信息获取成本,从而逐步简化离岸贸易单证审核要求、优化离岸贸易发展环境,最终吸引跨国企业将离岸业务由境外主体向上海主体转移。
这既能助力企业开拓离岸业务新模式,也同步提升了上海自贸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梁翔以保税区内外资企业金士顿科技为例提到,去年底该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离岸转手买卖业务,“经过一段时间测试,目前金士顿已经将原来由境外承担的离岸业务放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上海分公司。”据悉,今年前8个月,该公司新增离岸转手买卖结算已达4.94亿美元。
此外,中国钢铁央企、全球最大钢企中国宝武旗下欧冶国际电商有限公司(下称“欧冶国际”)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也在今年实现大增。该公司于2016年3月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是专注于钢铁等大宗商品B2B跨境交易服务的平台。
欧冶云商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欧冶国际总经理、欧冶新加坡总经理倪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扶持下,欧冶国际以跨境电商平台为核心,与自贸区内的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国际供应链模式创新。该公司依托跨境交易平台,从传统的“港到港”业务拓展到海外仓业务,从单一的出口模式转变为进出口和转口并举的多元化模式。
此前的2020年,欧冶国际获得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授牌,成为首批入选GOP的自贸区企业之一,并于2022年12月再次入选。借助GOP计划,欧冶国际自2022年起为海内外钢厂提供离岸转手买卖业务,2023年业务规模已达10.3亿美元,同比增长85%。目前,欧冶国际的业务范围已覆盖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吸引海外企业“走进来”。
对标新加坡等离岸贸易条件优越的地区,梁翔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仅就规模这点来说,目前保税区内有300多家企业在做离岸转手买卖,我觉得未来会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其补充道,未来“离岸通”平台提升的核心仍在于“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