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美國政府決定減緩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科技發展領域。 當然,拜登政府否認這些是其目標。 然而,他們的所作所為顯示事實恰恰相反。 拜登競選總統時,曾批評川普對中國加徵貿易關稅,但他上任後非但沒有取消關稅,反而試圖透過禁止出口晶片、半導體設備和特定軟體加大對中國的遏制。 拜登政府也說服荷蘭和日本等盟國追隨。
所有這些行動都證實,美國政府正試圖阻止中國的發展。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美國能否成功,答案很可能是不能。 美國現在調整對華政策,使其朝著更有利於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方向發展還為時不晚。
美國決定拖慢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無異於諺語所揭示的愚蠢行為。 現代中國已經多次證明,中國的科技發展是阻止不了的。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曾多次試圖限制中國取得或阻止中國發展各種關鍵技術。
美國阻止中國獲得最先進晶片的措施,對美國晶片企業的損害甚至可能超過對中國的損害。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過去10年來,中國從美國公司進口了大量晶片。 高通3/5的收入、英特爾1/4的收入和英偉達1/5的銷售額都來自中國市場。 難怪這3家公司的執行長最近前往華盛頓警告說,出口管制可能會損害美國的行業領導地位。 美國公司也將因中國的報復行動而受到傷害。
美國的《晶片和科學法》不可能無限期補貼美國半導體產業,全球也沒有其他市場可以取代中國的需求。 其他晶片生產國將不可避免地脫隊,向中國出售晶片(就像歷史上一樣),而美國的行動將付諸東流。 而且,禁止向中國出口晶片和其他核心技術,中國將被迫提早建立自主能力。
美國短視的保護主義政策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美國現在面臨短期和長期威脅。 短期威脅是,失去推動美國創新所需的重要收入;長期威脅是,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建立自己的全面半導體生態系統。 例如,美國對華為實施了嚴厲制裁,但華為仍能推出搭載5G晶片和作業系統的新款智慧型手機。 這說明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科技發展的政策是多麼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