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18日電 (記者 戴夢嵐)正在參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簡稱“交流計劃”)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匡煜坤18日在香港對媒體表示,雖然內地和香港醫療體系有所區別,但無論在哪裡工作,醫生的宗旨都是為病人服務,這是職業初心。
去年9月,香港醫院管理局宣佈推動“交流計劃”,引入內地醫護人員來港交流,促進兩地公營醫療服務發展。今年4月,首批參與計劃的80多名廣東省醫護人員抵港。
在18日的記者會上,正在香港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擔任副顧問醫生的匡煜坤,與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楊耀昌一同分享共事體會。
匡煜坤說,在交流期間,對香港公立醫院的運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特別是臨床醫療資訊管理系統(CMS)令他印象深刻,該系統可以確保不同醫院的醫生溝通順暢。此外,香港醫生整體專業素養很高,醫生之間的水平不會相差太遠。
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匡煜坤特別提及和香港同事共同診治的一位96歲高齡老人病例。這位老人身患多種基礎病,在診療過程中病情一度加重,出現休克。在醫護團隊的努力下,老人最近已轉危為安,正處於觀察階段。
楊耀昌介紹,目前有三位內地醫生在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工作,其中兩位是呼吸科醫生,一位是傳染科醫生。他說,匡醫生來自內地三甲醫院,富有經驗,廣東話流利,同病人溝通良好,有病人稱贊他講解細心。團隊成員會一起吃午飯、聊天,工作之餘也會一起參加專業學術會議。
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表示,“交流計劃”是醫管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一步。未來“交流計劃”將常態化舉辦,推動兩地雙向交流,醫管局也會繼續通過不同途徑吸納人才,提升香港醫療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