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重新適應生活壓力增 家庭開心指數遜疫下 「唔係通關就順利」 學者促關注精神健康

重新適應生活壓力增 家庭開心指數遜疫下 「唔係通關就順利」 學者促關注精神健康

本港邁向復常,但家庭開心指數較疫情期間「跌完再跌」。和富社企調查顯示,2023年家庭開心指數創3年新低。研究顧問、理大協理副校長石丹理(中)表示,社會復常後,家長及子女皆面臨壓力,例如年輕家長在子女全面復課後需接送子女上學及參加活動,時間安排變得緊湊。左為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右為「香港開心D」顧問方奕展。(楊晨攝)
本港邁向復常,但家庭開心指數較疫情期間「跌完再跌」。和富社企調查顯示,2023年家庭開心指數創3年新低。研究顧問、理大協理副校長石丹理(中)表示,社會復常後,家長及子女皆面臨壓力,例如年輕家長在子女全面復課後需接送子女上學及參加活動,時間安排變得緊湊。左為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右為「香港開心D」顧問方奕展。(楊晨攝)

【時報訊】社會邁向復常,但和富社會企業今年「家庭開心指數調查」發現香港家庭未有變得更開心。數據顯示,今年「家庭開心指數」和「個人開心指數」均低於過去兩年疫下同期,認為家庭不快樂的人數倍增。調查研究顧問、理大協理副校長石丹理表示,社會復常後家庭面臨不少壓力,包括年輕家長要處理子女全面復課的生活轉變。他建議市民正視個人情緒,可與親友一同總結疫情經歷,另從小培養家庭團結感,多擁抱或讚美家人,亦提醒政府「唔係完咗疫情就冇事發生」,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協助家庭復常,關注精神健康。

今次調查由和富社企「香港開心D」與李錦記家族基金委託東華學院團隊進行,在今年4月3至17日期間收集1356份網上問卷,了解港人的家庭快樂感、個人快樂感、家庭團結度、家庭健康狀態及家庭抗逆力等。約一半受訪者已婚,亦有過半受訪者育有子女。

19至24歲指數跌幅最大

調查結果顯示,若以10分為滿分,今年「家庭開心指數」為6.57分,「個人開心指數」為6.28分,都分別較去年同期6.98和6.59下跌(圖1)。若以年齡劃分,19至24歲受訪者的家庭開心指數跌幅最大,由去年6.91分跌至今年6.09分(圖2)。所有年齡組別中,只有65歲或以上受訪者錄得輕微升幅。

家庭團結度方面,調查顯示今年總平均值為6.59(10為滿值),較去年跌0.57;家庭精神健康分數亦由去年的6.94分下跌至6.52分;另有17%的受訪者認為家庭不快樂。

石丹理分析,個人快樂感、家庭團結度及家庭精神健康,是影響家庭開心指數的三大因素,而3項數值均下跌,家庭開心指數自然下跌。

石丹理稱,疫情的後遺症有如「創傷後障礙」,疫情雖過去,但部分市民不開心的情緒現時才出現,如子女全面復課後,家長需接送返學、參加活動等,時間變得緊張;亦有部分人在疫情期間失業,現面臨求職壓力。他建議市民約親友一起傾談疫情3年的經歷,並着重談「得着」,亦應多擁抱家人,或直接表達愛意,例如給家人寫卡片,從小培養家庭團結感。

倡多傾訴表愛意 建家庭團結感

石又表示,本港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不夠平衡,較少關注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呼籲各界幫助家庭復常,提醒政府「唔係通咗關就順順利利」,政府應提醒市民正視情緒及精神健康,及時尋求支援。另一研究顧問、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認為,政府可組織各非政府組織(NGO)合作推動大型並集中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讓有需要的市民清晰了解尋求支援的渠道。

相關字詞﹕心理健康 家庭開心指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许正宇网志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成果

5月新批住宅按揭增20.3%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