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鄭國漢:政府有責牽頭復和 盼港人放下心結 各界給「犯過事」者更生機會

鄭國漢:政府有責牽頭復和 盼港人放下心結 各界給「犯過事」者更生機會

嶺大校長鄭國漢昨出席「榮休傳媒午宴」,回顧10年任期處理過的大事,難忘經歷佔中、反修例運動以至疫情。他昨談到現時政府應牽頭推動社會復和,又冀港人合力放下心結。(朱安妮攝)
嶺大校長鄭國漢昨出席「榮休傳媒午宴」,回顧10年任期處理過的大事,難忘經歷佔中、反修例運動以至疫情。他昨談到現時政府應牽頭推動社會復和,又冀港人合力放下心結。(朱安妮攝)
嶺大校長鄭國漢(中)、協理副校長劉智鵬(前左)等校方高層於2019年7.21事件後,應學生要求現身元朗遊行活動,有學生當時舉起寫有「保護鄭國漢」標語。(資料圖片)
嶺大校長鄭國漢(中)、協理副校長劉智鵬(前左)等校方高層於2019年7.21事件後,應學生要求現身元朗遊行活動,有學生當時舉起寫有「保護鄭國漢」標語。(資料圖片)

【時報訊】反修例運動時社會撕裂,事隔4年,外界持續關注如何推動社會復和。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今年8月卸任在即,他昨在傳媒午宴提到,隨着社會復常,政府作為重大持份者應牽頭帶動各界復和,「肯定政府是重大持份者,政府是有責任使社會更祥和、更和諧,政府是第一個要做的」,社會各界同時亦應向「犯過事」的人提供更生機會。他直言復和很困難,但希望港人可合力走上復和路,「大家要放下心結」。

「現看事物可中間少少」 無法放下應移民

鄭國漢認為,政府是各持份者中最有責任牽頭讓社會走上復和路,促進社會和諧,其次是社會人士包括商界,舉例如僱主知悉應徵者「犯過事」,可給予機會,亦是復和方式之一。他又說,港人同時應放下成見,「香港人沒什麼深仇大恨,大家都只是對某些問題看法不一樣,有時激進少少,現時冷靜下來,看事物時可睇番中間少少」。他續說,如未能放下心結的港人應移民,「你在這裏不開心,沒可能搞香港獨立。所以他去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地方,使(香港)社會少些張力。可以換人,覺得香港不適合就走,大量覺得適合的人進來」。

他校校長不滿 無悔現身觀察遊行

回顧10年任期難忘事,鄭國漢憶述2019年曾應學生要求現身「光復元朗」遊行,當日有人稱他為「港版蔡元培(已故北大校長)」,他稱其實蔡元培痛恨學生「搞事」,不同意冠上該稱號。他再澄清當時旨在到場觀察和感受「示威苦况和溫度」,透露有其他大學校長不滿其做法,但他至今沒後悔,稱學校鄰近元朗,「假如我的校園在蒲台島,我可能不會去」。他提到,有學生曾叫他挺身抵抗警察佈防,他則笑言年屆七十垂垂老矣,反問「如何保護學生呢?」

2013年上任之初,鄭國漢猶記得學生採敵對態度,批評非經一人一票選出,自己常被公審。鄭曾為梁振英競選特首時站台,當時被視「梁粉」。他昨說,起初學生會不願承認他為校長,慨嘆服務10年後日前參與學生會「紅們夜宴」年度傳統活動時,終被該會稱呼為校長。

稱無踢被捕者出校 交紀律委會跟進

嶺大現時停止為學生會代收會費及收回會址。鄭國漢有感學生會有「老鬼文化」,歷屆成員對現任幹事可施壓,是不良現象,但現時情况已改善。至於多少嶺大生因社會事件被捕或定罪,他未透露人數,強調校方沒將相關學生「踢出校」,學生獲釋後會交紀律委員會跟進學籍問題,校方會考慮學生是否有「懊悔的心」。他寄語學生現時應以學業為先,相信大部分學生都是沉寂,「搞事」學生屬少數,提醒「勿讓所謂理想蒙蔽雙眼」。

相關字詞﹕反修例事件 嶺南大學 鄭國漢 復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李家超晤福建省委书记

孙东启程前往北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