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台消基會日前公布,上月抽查市面上289件豬肉製品未見任何美國豬肉商品,質疑涉「洗產地」。右圖: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超過2年,島內消費者依然憂心難除。圖為台灣民眾在超市選購本地豬肉。\網絡圖片
據新華社報道:台灣地區開放美國「毒豬」(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已逾2年。其中,僅今年前5月台灣就放行近2000噸美國豬肉及1700噸美豬內臟入台。台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日前公布,上月抽查市面上289件含豬肉成分食品,卻未見到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質疑背後恐涉及「洗產地」。而就在本月中旬,民進黨當局又拍板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以換取所謂的「國際參與」。在日本「核食」陰霾籠罩下,此舉加劇了島內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
「毒豬」是台灣民眾對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的稱呼。儘管島內各界強烈反對,但民進黨當局仍在2021年1月1日正式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與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
台衞福部門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台灣已進口近2000噸美國豬肉及1700噸美豬內臟,各佔進口肉品的近5%及14.5%。弔詭的是,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上月抽查市面上289件含豬肉成分食品,卻找不到1件標示美國產製的豬肉商品。相形之下,進口量相當的法國豬肉尚可找到8件。這一結果,令消基會大感不解,質疑背後恐涉及「洗產地」,呼籲當局加強監管。
「加牛」傳患瘋牛病 多國禁進口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兩年來,美豬進入台灣食品市場的情況仍存在許多不明確環節,消費者難以得知這些豬肉流通過程與去向。
今年4月,台「食藥署」又公布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的草案,引發消費者擔憂。消基會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加拿大再度傳出有牛隻感染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瘋牛病」),多國暫停進口加拿大牛肉。
6月15日,台行政管理機構拍板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對此,消基會表示嚴正反對,並稱若當局執意不顧民意,將呼籲消費者發起拒買行動,捍衛民眾食安健康權益。
自詡「最會溝通、聆聽民意」的民進黨當局,為何屢屢違背民意,不顧潛在風險開放可能存在問題的食品進口?台行政管理機構發言人林子倫表示,開放加拿大全齡牛肉進口對台灣「國際參與」有所幫助。
那麼具體是什麼幫助?台對外交往部門主要官員李淳說的就比較明白了:加拿大明年將擔任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執委會主席,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對台灣加入CPTPP會有「正面效果」。
台灣《聯合報》質疑,從「毒豬」「核食」到「加牛」,開放理由都是「國際參與」。在民進黨當局眼裏,台灣人的健康一斤值幾元?「國際參與」與民眾食安是兩回事,為何要用「國際參與」的空頭支票來犧牲民眾食安?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賴士葆則說:「如今『毒豬』吃了,加入國際組織還沒個影子。」
福島核污水勢禍及台海產
台灣民眾常食用的海產也開始陰影籠罩。今年1月,日本政府將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時間定為「今年春夏之際」。台「原能會」近日表示,部分核污染水最快在排放後一兩年到達台灣海域,最大濃度影響為排放後4年,但對台灣「沒有輻射安全影響」。
6月13日上午,台灣多個團體近百人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所在地舉行記者會,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與會團體堅決反對進口日本「核食」,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島內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程仁宏撰文指出,民進黨當局應主動積極為消費者的食安把關,強化進口食品、漁產等輻射監測作為,這是責無旁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