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短訊發放人登記制 爭年底銀行業試行

短訊發放人登記制 爭年底銀行業試行

【時報訊】近年不時出現真假難辨的手機詐騙短訊,政府早前稱正研究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在由已登記公司發出的短訊加入標記。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陳百里昨日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透露,通訊辦、電訊商、警方及銀行業界等已成立專責小組,正就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共同制定技術方案和實施細節,計劃先於下月底發出業務守則,10月為網絡系統升級及登記名冊做籌備工作,目標今年底在銀行業試行,以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者地址真偽。

商經局:下月底出守則 助辨手機電騙

電話卡實名制今年2月全面實施,多名議員昨在立會會議關注手機詐騙短訊問題,梁文廣、林素蔚及楊永杰質疑制度難規管海外發放詐騙信息的騙徒。陳百里稱,相關騙案關鍵在於騙徒假裝特定機構代表,藉此騙取信任,若機構要先登記才可以其名義發短訊,相信能針對問題痛點。他補充,通訊辦會與電訊商確保電話卡實名制切實執行,包括不時抽查及跟進核實可疑的電話儲值卡。

陳並表示,若有電話卡於短時間內頻密向不同人打電話,亦會「傾向暫停服務」,如屬「正當用家」,可致電電訊商要求開通。他指很多情况下可疑電話號碼被暫停服務後,電訊商均沒再接獲通知要求重啟服務,反映措施有助堵截可疑用戶。

梁文廣關注市民信用卡資料被盜用,稱近年騙徒不會購買大額貴重物品,反而是透過小額購買行為如買點數卡、禮券等避開偵查,問政府會如何推動金融機構研發更多識別異常交易的措施。

陳百里稱,考慮到近日透過綁定受害人信用卡至新手機支付工具以作未授權交易的個案顯著增加,金管局已向業界提供新指引,要求銀行為客戶綁定信用卡至新流動支付工具時,除發出一次過手機短訊驗證碼外,須做多一重認證,以確認客戶有向銀行發出相關綁定指示;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公會今年初成立專責小組,積極研究完善支付卡保障措施,措施將在擬定後公布。

相關字詞﹕警方 電訊商 金管局 電話卡實名制 梁文廣 電話騙案 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立法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赛龙夺锦 欢度端阳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