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華春瑩諷刺對華“去風險化”:如同小溪偏要孤立長江黃河,終將乾涸
公益广告

華春瑩諷刺對華“去風險化”:如同小溪偏要孤立長江黃河,終將乾涸

“去風險化”,堪稱近段時間部分西方政客掛在嘴邊的熱詞。從七國集團(G7)峰會公報,再到布林肯等美國政府高官,似乎早已將此與中國經濟議題掛鉤。

5月31日晚,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推特發文,一針見血地指出——“去風險化實際上就是脫鉤。”

華春瑩發出靈魂拷問:“但想想看:他們試圖孤立的國家,是一個占據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擁有超過5000年文明、作為世界140多個國家主要貿易夥伴、世界第一大外國投資目的地、世界第一大制造商和第一大電動汽車出口國……?”

“這就像幾條溪流偏要繞過並孤立長江和黃河一般——它們最終只會乾涸。”華春瑩說。

“哪個市場對外國企業構成‘風險’?”

6月1日,華春瑩又在推特上曬出一組對比圖:一邊是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美國聽證會上面對長槍短炮,文字說明為所謂的“開放市場”;另一邊是美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上海受到熱烈歡迎,配文則為所謂的“敵意市場”。

孰為風險,一目了然。

幾個月來,在圍堵、打壓中企上劣跡斑斑的美西方政客,卻屢屢一邊喊著拒絕對華“脫鉤”,一邊又打著“去風險化”的幌子說事,將打壓中國的企圖粉飾得冠冕堂皇。

今年4月末,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時就宣稱,美國不打算與中國經濟脫鉤,但美歐領導人尋求對華貿易“去風險化”,比如美國要在關鍵技術領域設置所謂“小院子、高圍欄”戰略,對向中國出口的最先進半導體技術“量身定制”限制措施以維護國家安全,還辯稱這“不是為了傷害中國”。

5月舉行峰會後,G7國家又在聯合公報中塞入“去風險化”、“經濟脅迫”等針對中國的高頻詞匯,並再度辯稱該政策“不是為了傷害中國,也不是為了阻礙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發展”。

5月31日,布林肯在出席“美國一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部長級會議後對記者老調重彈,宣稱美歐對華不尋求對抗、冷戰或“脫鉤”,而是聚焦“去風險”。

諷刺的是,就在西方政客不斷鼓噪“中國風險”之際,外資巨頭們卻掀起了訪華熱潮。

3月下旬,太古集團執行總裁施銘倫,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施奈德,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長康林松,高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開雲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皮諾,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伯樂,康寧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魏文德以及寶潔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詹慕仁等多家外企高管密集訪華。

就在本周,摩根大通、特斯拉、星巴克等國際金融集團和大企業的CEO紛紛雲集中國,在各種場合表達對中國市場的渴望和信心。

5月31日,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芯片制造巨頭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計劃於6月份到訪中國大陸,

......

6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擲地有聲:“要討論去風險,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風險。”

毛寧指出,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國企業提供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同各國開展經貿科技投資合作。中國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

“這樣的中國不是風險是機遇。”毛寧說,世界面臨的真正風險是搞陣營對抗、新冷戰,是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制造地區動蕩混亂,是將經濟科技問題政治化,破壞全球產供鏈穩定,是對外轉嫁經濟金融風險,周期性收割世界財富,國際社會應當警惕和共同防禦的是這些風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