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美食健康 骨盆歪、膝蓋卡卡,看步態就知道!5步驟正確走路|天下雜誌

骨盆歪、膝蓋卡卡,看步態就知道!5步驟正確走路|天下雜誌

你觀察過自己或路人走路嗎?物理治療師坦言,幾乎所有人都是用錯誤的方式走路。到底該如何正確走路?又有哪些常見NG走路姿勢?

Sky 幫你讀文章
文章語音朗讀・
08:05
00:00

/

08:05
1X

調整朗讀語速

走路-姿勢-骨盆-外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走對?其實從生活中就可觀察出來,無論是高、低足弓,或是活動度等,都會影響到走路姿勢,不妨自我檢測一下:

鞋底磨損位置檢測|看走路方式哪裡出問題?

力康運動醫學機構技術主任張高華指出,一般正確的走路方式,鞋底磨損會在腳後跟外側及大拇趾處,這是因為走路時會先從微偏外側的地方著地,最後前掌離地、推進時則是從第1根和第2根腳趾處離地,所以鞋子磨損呈斜向才是正確的。

動晰物理治療所執行長鄭融表示,當磨損是在鞋子偏後、內側時,代表重心內偏很嚴重,這狀況是功能性扁平足或結構性扁平足的機會很高。

圖片來源:蕭智綸製圖

濕足印檢測|你有扁平足、高足弓嗎?

足弓塌陷或過高會影響走路的步態及腿型,最簡易的自我檢測方式,就是透過濕足印來判斷。

這樣做:雙腳打濕,在白紙上壓一下後離開,紙上印出的部分代表受壓部分,若是幾乎整個腳底都顯現出來則為扁平足機率高;若是足弓過高則會有超過一半的足弓不會接觸到紙張。

圖片來源:蕭智綸製圖

腳踝關節活動度檢測|走路易拖行、膝蓋及腰容易痠痛嗎?

腳踝關節的足背屈角度會影響走、蹲等日常許多動作表現。長期久坐會讓肌肉及韌帶缺乏刺激,再加上走路、跑跳等過度使用,都會讓腳踝活動度受限、變得僵硬。

踝關節太僵硬,長期恐讓膝蓋和腰出現痠痛不適。張高華指出,若足背屈角度不夠,腳跟在走路過程中會提早離開地面,因代償而造成腳掌旋轉,改以外八方式來彌補不足的角度,且當腳踝活動度受限,走路時腳掌容易拖地、發出摩擦聲。

這樣做:找一面牆,腳掌離牆約10公分的距離採取單腳跪姿,雙手可扶牆或不扶,將膝蓋往牆面靠近,過程中檢測腳的腳跟務必緊貼地面。若膝蓋可以順利碰觸到牆面,表示腳踝活動度沒問題;若無法碰到牆面,代表腳踝活動度受限。

圖片來源:蕭智綸製圖

走路扭腰擺臀才性感?常見3大NG步態

若是曾經在路上,觀察過行人走路就可以發現,幾乎每個人走路的姿態都不一樣,又或是曾經看過自己走路的影片嗎?以下3種常見錯誤步態問題,你有幾項?

NG步態1:膝蓋打直鎖死 走起路來最省力, 但關節負擔重

正確走路時,膝蓋通常保持微彎曲,讓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出力維持膝關節穩定性。但有不少人會把腳完全打直、膝蓋向後頂,呈現鎖死狀態。

張高華表示,這樣的走路方式是利用膝關節的硬結構來支撐身體,容易導致骨盆前傾、身體重心前移,走起路來較省力,但也容易讓膝關節耗損退化,導致後方軟組織、韌帶愈來愈鬆。

鄭融指出,這是路上最常看到的步態,很多長期久坐或下肢肌耐力較差的人,容易這樣走路,長期會影響到骨盆、脊椎,也可能引發慢性腰痛。

要調整並不難,自己要有意識地走路,當走路、站立時小腹微收,想像重心微微下降1~2公分,上半身保持直立但膝蓋微彎,保持這個姿勢來走路,避免陷入膝蓋鎖死的狀態,減輕膝蓋負擔。

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NG步態2:扭腰擺臀 臀肌無力,沒辦法穩定骨盆

有些人走路時扭腰擺臀看似婀娜多姿,但實際上恐怕是臀肌無力造成的。張高華指出,臀中肌的功能是讓骨盆穩定維持下肢身體動態的平衡,若臀中肌無力,走路時就會晃動比較明顯。

森暉物理治療所院長洪岳裕指出,無論男女都會出現這樣的步態,尤其容易發生在長期久坐、難以好好運用臀肌出力的民眾。

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NG步態3:步伐小、身體前傾 臀部、髖關節及前足肌力不夠

觀察路上年長者走路會發現,大多數人走得很慢、步伐距離短,除了本身肌力不足,也可能是沒發揮臀部推進的力量。

當腳往前跨時需依賴髖關節,如果沒辦法好好應用,就會導致僅依賴雙腿力量碎步提腳前進,張高華指出,許多年長者都缺乏髖後伸展的角度,少了臀部推動的力量,就走得特別慢、步伐也很小。

不過,由於現代人走路腳常拖地、臀部力量不夠,也常出現碎步提腳前進,走起路來更耗能、費力。

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有意識地正確走路 增強體力愈走愈健康

若是長期使用錯誤的走路方式,容易造成身體歪斜、引發痠痛,日本甚至有專門教走路的教室,張高華說,現在許多人都是沒有用腦走路,若是能有意識地正確走路,才能愈走愈健康。

整個步態週期大致包含:著地期、站立期、推進期,著地期是由腳跟著地開始到整隻腳接觸地面,之後進到站立期,接著腳跟離地到腳趾離地,進入到推進期,也就是腳離地在空中擺盪準備踩下一步的過程,走路也就是以上動作不斷循環而成。

張高華提醒,走路踏地時不應讓腳跟撞擊地面,應該是慢慢重心前移,讓重心從腳跟轉移到腳底,接著重心移至拇趾,但腳趾離地時不應過度用力,以前端為支點推進。

5個步驟,矯正你的走路方式

注意事項:

  • 走路時應全程將上半身脊椎保持穩固中立,小腹微收,左右肩胛骨自然收攏,腰背不要蜷曲或過度前挺,想像有一條線在頭頂將人微微上拉
  • 雙手臂自然擺動,保持平衡穩定,年長者減少擺臂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 雙腳呈11字型,推進時大腿臀部出力,注意膝蓋不能完全打直

著地期

著地期腳跟著地,身體微微前傾,進入重心轉移。

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站立期

腳掌踩穩,重心開始轉移,站立期後期臀肌開始發力從姆趾球推出,小腿肌群發力。

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推進期

大腿抬起進入跨步擺盪期。

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資料來源:森暉物理治療所院長洪岳裕、力康運動醫學機構技術主任張高華、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整理:葉懿德)

(本文轉載自「康健雜誌」,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哪些癌症適合質子治療?治療過程、方式和效果一次說明|天下雜誌

一種坐姿讓你更有活力、更長壽|天下雜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