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彭博根據莫斯科證券交易所每日交易報告匯編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2月份的交易量首次超過美元,兩者差額在3月份變的更為明顯。其中人民幣/盧布的交易量達到2萬億,而美元/盧布的交易量下降1.69萬億。
巴西政府也在3月底宣布,已經與中國達成協議使用人民幣和雷亞爾進行雙邊本币清算,實現跨境貿易的貨幣多元化。此前在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同時,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了巴西外匯儲備中第二重要的貨幣。
同樣在3月底,中海油與法國道達爾能源完成國內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採購交易;去年12月,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召開前夕,「世界超市」義烏和沙特完成了首單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此外,中國和沙特阿拉伯等國的貿易往來中也允許和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結算交易範圍。
人民幣國際化地位不斷提升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地位不斷提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31日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COFER中佔比為2.69%,位居全球第五位。從規模來看,全球主要央行所持有的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由去年第三季度的2960.3億美元小幅回升至2984.4億美元。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為58.36%,其次分別是歐元(佔比20.47%)、日圓(佔比5.51%)和英鎊(佔比4.95%)。
近年來,人民幣的跨境使用規模穩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2年,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超過42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約3.5倍,說明人民幣跨境使用在節省匯兌成本、規避匯率風險方面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可。
人民幣已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外匯交易在全球市場份額增至7%,成為近三年來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貨幣。不過,盡管近年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國際儲備貨幣中的地位漸升,且國際化發展勢頭良好,但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仍延續着美元獨大的格局,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仍有待發展。
去美元化浪潮洶湧
與人民幣國際化地位不斷提升相對應的,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洶湧。4月1日,印度外交部宣布,印度和馬來西亞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作為美國重要的「印太戰略夥伴」,印度此舉無疑是對美元在全球霸權地位的一次「釜底抽薪」。
近一段時間以來,去美元化浪潮就像春潮一樣悄悄而突然地席捲世界多個角落。無論是在被美國視為「後院」的拉美,還是被美國打壓的俄羅斯和伊朗,或是中東能源大國以及希望打造區域合作發展典範的東盟各國,甚至歐洲國家的能源巨頭公司,近來紛紛公布計劃或採取行動,尋求用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霸主地位面臨巨大挑戰。美國的對外政策過於強硬,導致各國都想要拋棄美元,而去美元化進程一旦開始,就不可逆轉。除非美國放棄霸權霸道霸凌,按照國際規則辦事,解決美國的債務危機、銀行危機和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起正向作用,否則美元的主導地位將難以保持下去。
市場人士分析,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洶湧,也會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