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前,台灣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在滬開營,來自台灣高校和上海杉達學院的60餘名師生代表分享來大陸研習的美好回憶,深入交流,延續情誼。
中華文化強調:百聞不如一見,以表明「見」比「聞」更重要。
這不禁令筆者想起,「國際洪門中華總會」主席劉沛勛博士近日在上海舉辦的一論壇上提及,長期以來,台灣島內約有八成的人未到過大陸,對現時大陸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和新中國強盛的印象,仍停留在以往國民黨時代的老舊宣傳,故心理會有恐懼和落差。他希望兩岸同胞加強溝通與交流,尤其鼓勵台灣青年多來大陸走走看看。
無獨有偶,在日前的一次滬台單身男女青年的「覓緣」活動中,筆者與兩位台灣女青年深度訪談。她們坦言,周遭大多台青離島旅行,一般首選附近日韓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很少會選擇來大陸旅遊,確實對大陸印象還停留在各種過時的「耳聞」中,未能親歷目睹今日大陸迅速發展後的新貌,而島內不準確或誤導性的資訊,又容易令兩岸同胞的心理產生隔閡與誤解。
兩位台青透露,她們很喜歡魔都上海,並享受當下生活,已玩遍了好多網紅「打卡地」。在比較兩岸青年交友感受時,她們認為,台灣男生心態開放些,較隨意,而大陸男生一般較拘謹、靦腆,或會提些兩岸「敏感」問題,令彼此交流多了些壓力感。不過,她們笑稱,在交往或「拍拖」時,台灣男生會要求AA制,即便吃份小食亦如此,而大陸男生則表現大方,會主動「埋單」。
因此,只要善溝通多互動,彼此換位思考、求同存異,她們深信,兩岸同胞的情感定會漸進漸濃。
近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率一眾台灣學生,與武漢大學師生交流座談。他表示,自己已從事兩岸工作39年,亦是頭回來到大陸。他所到之處,受到家鄉百姓熱烈歡迎,令其感慨萬千,熱淚盈眶。
馬英九在武大座談會上引用都德《最後一堂課》直言,德法尚不同文不同種,依舊能放下嫌隙合作,而兩岸都是中國人,尚有許多事可做。最重要一點就是,讓兩岸的年輕人多接觸、多交流,才能減少敵意,促進兩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