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孟晚舟:我們向死而生,怎麼能不成仁?

孟晚舟:我們向死而生,怎麼能不成仁?

“身處暴風雨中”、“努力保障業務連續”、“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3月31日下午,兩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和孟晚舟在2022年年度報告發布會上,分別如此形容華為去年的嚴峻處境和業績。

這場發布會結束後,從加拿大脫困歸國1年多的孟晚舟將首次當值華為輪值董事長,成為當值期間的華為最高領袖。她向觀察者網等媒體表示,隨著法官批准檢方撤訴,她的個人案件已經畫上句號。

但孟晚舟身上的擔子卻絲毫沒有減輕。過去一年,在疫情和製裁雙重壓力下,華為交出了一份相當艱難的財報,營收止跌,但淨利潤大幅下滑。這也讓孟晚舟首次當值的2023年,成為華為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之年。

孟晚舟在2022年財報發布會上

儘管2022年經營業績承受巨大壓力,華為依然將全年四分之一的收入投入研發。可以說,無論內外環境如何變化,研發都是華為最堅決的投入,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人民幣。

把研發當底色的華為,也給了孟晚舟充足的前進信心:“只要我們持續奮鬥永不言敗,我們的每一分光陰和每一份付出都不會白費,我們不一定能成功,但我們向死而生,怎麼能不成仁?”

老將徐直軍則把今天的華為比作“梅花”。他表示,梅花飄香是因為經歷了嚴寒淬煉,華為面臨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但華為也有增長機會、有組合韌性、有差異化優勢、有客戶和夥伴的信任和敢於壓強式投入。因此,華為有信心戰勝艱難困苦,實現持續生存和發展。

圖源:華為

“我們依然存在,還將繼續存在”

在2023年新年致辭中,徐直軍曾寫道,2022年,是華為從應對美國不斷制裁的戰時狀態,逐步轉為製裁常態化正常運營的一年,也是逐步轉危為安的一年,經營結果符合預期。

但彼時,華為2022年到底過得如何,尚無法量化。在此次財報發布會上,徐直軍形容2022年的華為是在“暴風雨中奔跑”,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繼續影響著華為的經營。

從正式披露的財報來看,華為2022年的業績可謂喜憂兼具。

喜的是,華為再次克服困難活了下來,2022年全年營收6423億元,同比增長0.9%,實現止跌回升。

憂的是,華為的盈利能力遭遇不小的挫折,全年淨利潤356億元,同比下跌68.7%,規模只有2019年的一半左右;利潤率跌至5.5%,創下歷史新低。

不僅如此,華為2022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下滑70.2%,只有178億,而美國發動多輪制裁前的2019年高達914億。這也直觀地顯示出內外部環境對華為經營造成的影響。

華為財報截圖

華為盈利能力和經營性現金流受挫,其實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華為2021年淨利潤基數較大,彼時受益於剝離榮耀、出售X86服務器等動作,華為淨利潤達到113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隱藏了製裁對當時華為利潤的影響。

第二,華為毛利率較高的業務仍在下滑。 2022年,受制裁和疫情等多重影響,華為終端業務實現營收2145億元,同比下滑11.9%,佔比降至33.4%;運營商業務實現營收2840億元,同比增長0.9%,佔比44.2%;企業業務實現營收1332億元,同比增長30.0%,佔比升至20.7%。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華為終端業務仍在下滑,但幅度相比2021年已大幅收窄。甚至,受益於Mate50系列手機的推出,華為手機去年底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還實現逆勢上漲,距進入前五一步之遙。

華為利潤下滑的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壓強式研發投入”。 2022年,華為全年研發投入1615億元,同比增長13.2%,遠超營收增速;佔營收的比重達到25.1%,處於歷史高位,更是科創板平均水平的兩倍。

華為研發投入情況

“2022年,經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但總體而言,經營業績符合預期。”孟晚舟向觀察者網等媒體坦言,華為盈利下滑主要是整體經營利潤在下滑,同時高強度研發,這是盈利和經營性現金流下滑的主要原因。

但華為的財務依然具有較強的韌性。據孟晚舟披露,截至2022年末,華為的資產負債率為58.9%,近萬億的總資產規模中,現金、短期投資、運營資產等高流動性資產構成了資產的主體部分,財務狀況持續穩健。

關於財務穩健,她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詮釋:“首先,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依然和我們在一起,在這條長征路上繼續前行,相信華為、選擇華為;其次,到去年年末,我們手上的淨現金是1763億元,按照我們現在的商業計劃,是足夠支撐未來幾年的投入的。”

“總而言之,我們依然存在,還將繼續存在,這就是最好的詮釋。”孟晚舟說道。

“中國半導體不會坐以待斃”

過去幾年,華為終端業務持續受到美國製裁影響,無法獲得先進芯片,呈收縮態勢。

在此次發布會上,徐直軍再次談到這一話題時坦言,手機是華為受制裁影響最大的業務,從原來的全球第二(曾經單季度全球第一)現在到了others。美國商務部只許可了4G芯片,所以華為也只能造4G手機。

“由於我們在攝像、體驗各方面不斷的努力,不斷的進步,看來還是有人願意買4G手機。”

徐直軍錶示,華為最新的折疊屏手機MateX3系列已經做到和普通直板機一樣的重量,但如果要期待買到華為的5G手機,還要等待美國商務部批准5G芯片許可,這樣華為才能生產5G手機。

但所有人都知道,華為不可能坐等美國的先進芯片許可。

華為財報發布會現場

就在此次發布會前不久,華為總裁任正非透露,華為用三年時間內完成13000+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電路板的反复換板開發。今年4月,華為的MetaERP還將會宣誓,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和語言,做出自己的管理系統MetaERP軟件。

隨後徐直軍又在華為內部表彰會上披露,華為已在芯片領域完成14nm以上EDA工具國產化,今年將完成全面驗證;華為硬軟芯(硬件開發、軟件開發和芯片開發)三條研發生產線目前完成了軟件/硬件開發78款軟件工具的替代,它們基本可以保障研發作業的連續性。

在此次發布會上被問及EDA工具國產化一事時,徐直軍向觀察者網等媒體表示,並不是華為解決了14nm及以上EDA工具問題,而是華為和產業夥伴一起解決了14nm及以上芯片EDA工具的國產化問題。這對華為各個業務並不意味著啥,只是意味著中國芯片設計公司可以用國產化EDA工具來設計芯片。

“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講,這些年受到的是製裁、制裁、再製裁,我想中國半導體產業也不會坐以待斃,肯定會自救,自立自強。”徐直軍錶示,華為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界的自救、自立、自強的相關活動,相信中國半導體產業會在製裁中重生,真正實現自立自強。

他還提到,華為的供應鏈戰略,一個是確保業務的連續,一個是確保對客戶的承諾能夠得到交付。

“其實華為管理供應鏈不是近幾年才開始,2012年我們就在著手。2012年我們有一個備胎計劃,2019年被曝出來。我們希望,我們的所有產品不依賴單一國家,不依賴單一供應商,能夠在應對供貨的情況下還能生存。所以為了業務連續,為了確保客戶穩定對應,我們做了大量器件替代,其實是一個累計的結果。未來努力的方向,還是確保我們能夠連續供應,確保持續交付對客戶的承諾。”徐直軍透露。

2023年,如何持續生存和發展?

此次年報發布會,觀察者網在現場看到,兩位華為輪值董事長的報告主題都是“持續生存和發展”。

但在美國製裁沒有絲毫放鬆跡象,甚至還變本加厲。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終端業務營收規模收縮至不到2019年一半,運營商業務也出現增速放緩,華為又該如何實現“持續生存和發展”呢?

一些細節,或許能看出華為未來發力的重點。

本次年報,華為首次從產業視角披露部分具體業務的營收。例如,2022年華為雲計算業務營收453億元,數字能源業務營收508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營收21億元。

華為2022年財報截圖

就在本次年報發布前,華為雲CEO張平安、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等人還入選了華為公司董事。一些市場解讀認為,此次調整代表了華為在下一階段的業務重心,一方面軟硬件業務兩手抓,另一方面通過雲業務以及數字能源業務將ICT能力落地,尋求利潤空間。

實際上,徐直軍在2023年新年致辭中就曾提到,在未來不確定的宏觀環境中,數字化與低碳化是確定的產業方向和機會,華為要致力構建數字經濟底座,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2023年經營目標,他認為,華為不僅要繼續保持強研發投資,還要積極進取,抓住機會,多產糧食,實現高質量增長。

在具體業務中:

ICT基礎設施業務要積極有為,抓住各行各業數字化機會,實現有效增長;華為雲既要成為華為數字化的底座和使能器,也要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的底座和使能器;

數字能源要在戰略機會窗上敢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有效管理全球大宗商品供應不確定性風險;

終端業務的每個產業都要明確產品為王,集中資源,打造出稱得上王的產品,要壓實經營責任,努力提升投入產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聚焦關鍵增量部件,面向商業成功實現商用規模上量。

在本次年報發布會上,徐直軍在談及首次單列部分業務的營收時向觀察者網等媒體表示,華為這幾年一直在優化產業組合,進一步提升整個發展的韌性,構築一個強韌性的產業組合。所以華為此次把原來隱含在ICT基礎設施裡面的華為雲、數字能源單列出來了,也是希望能夠面向未來更好的發展。

他還披露了2023年及未來幾年,華為的五個戰略舉措:使能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開創增長機會;優化產業組合,提升發展韌性;加強芯、軟、硬、端、網、雲協同,構築差異化優勢;以質取勝,持續讓華為成為ICT行業高質量代名詞;壓強式研發投入,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圖源:華為

不過,徐直軍重申“華為不造車”,而是幫車企造好車。他直言,最近確實有些部門、個人、有些合作夥伴在濫用華為品牌,而華為一直在查處過程中,“華為沒有造車,也沒有任何華為品牌的車”。

“2023年,對於華為來說,還是非常有挑戰的一年,我們還是在暴風雨中奔跑,面臨的不確定性、非市場因素越來越多。但是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在2023年有所增長,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但是不確定性太多。具體結果,我想在明年的今天,就能看到。”徐直軍錶示。

華為不把命運係於個人身上

本次年報披露前夕,華為發佈公告,確認2023年4月1日-2023年9月30日期間由孟晚舟當值輪值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華為最高領袖,主持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

在此次發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及孟晚舟當值輪值董事長後,美國可能會加劇對華為管制。孟晚舟對此回應表示,華為的《治理章程》已經明確,華為是體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從來都不是個人接班,而是集體領導,“華為不把公司命運係於個人身上,而是一張藍圖繪到底”。

“作為一家企業,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地緣政治,我們也沒有辦法改變生存環境,我們只有努力去適應這個環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她說道。

孟晚舟同時透露,隨著法官批准檢方的撤訴申請,她的個人案件已經畫上句號,“華為服務了全球170多個國家,我們的每一位員工都會根據工作的需要,以及工作的計劃來安排全球旅行和出差。”

“對我們而言,我們有壓力,但是我們更有信心。”在發布會最後,孟晚舟用一句詩作為結尾:雪後疏梅正壓枝,春來朝日已暉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