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地理风情 花潮人潮隨春來

花潮人潮隨春來

  圖:「香港花卉展覽」吸引許多市民參觀,日前在維園圓滿結束。\月石攝

  春暖花開,早年沒有什麼感性的認識;這些年,住在黃埔,環境綠化不錯,每年三月,我走過屋邨兩邊都是花槽的通道去購物、接送孫女上學放學,於是,總會遇到三角梅和杜鵑花彷彿鋪天蓋地而來,開得很燦爛。路過許多屋邨的大廈,還會看到一抹抹紅,點綴着城市的灰黑二色,令人眼睛一亮,感覺環境因花草的陪襯而溫潤了起來。

  相信很多人發現香港不少屋邨、公園、街道兩邊,春季到來,都會開滿花,尤其是三角梅、杜鵑、洋紫荊等這些香港常見的花,令硬冷色彩的城市增添不少溫暖感。疫情三年,大自然界的植物花草在每年春季依然阻擋不住,開得旺盛,但未免有點寂寞,畢竟宅家的人多,沒有多少人有好心情欣賞花卉。

  今年,防疫措施大鬆綁正遇春節,出現洶湧的回鄉人潮、出入香港的人潮;時令好快就迎來了初春三月,一個大規模的花潮,就在絕好時機迎來了──社會復常後,維多利亞公園舉辦了一次成功的「香港花卉展覽」。人潮之多一時無兩,連坐輪椅的長者,印傭、菲傭、外來遊客、幼兒園學童、老師等等都被吸引來遊覽參觀了。以四萬棵繡球花為主題的花展,陪同四十萬棵(朵)各種花卉攜手而來,有造型,有比賽,有花商賣花,大半個維園都被佔據,鋪滿花地氈似的,出現了三年以來鮮見的人潮迎花潮、花族看人群的奇觀。花展在「天時、人和、地利」的條件下舉辦,無論繁榮市面、經濟消費、凝結人心、宣傳香港,都具有不凡的意義,真是太棒了!

  這真是香港社會復常後的一件大事。不少朋友去參觀了花展都大為滿意,在網絡上的博客、群組、臉書、微信等社交平台頻頻轉發自己拍攝的「花卉攝影沙龍」,交換參觀花展的心得。這令我想到,一個城市應該時不時地保持自己的活力,像醞釀人氣一樣,必須有一種吸引人的「城氣」。這對造就和宣傳香港東方之珠的形象和魅力實在太必須,也太重要了。

  花潮迎來人潮,讓入境香港的外地遊客又多了一個好去處。在街上,如今常常可以看到拉着皮箱匆匆走動的年輕人,十有八九是內地來港的遊客。前些時候,我經過尖沙咀鐘樓海邊,有個年輕人遇見我,希望我為他以港島為背景拍照,我欣然應允,拍過,問他來自哪裏,不出所料,來自內地。

  防疫限制解除後,訪港遊客持續上升,早前有報道指近月有約一百四十萬人次來香港。我相信現在不止這個數字。增多是肯定的,但與疫情前的來港人數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也看到香港各界都在努力,肯定將會有大成效。像這一次的「香港花卉展覽」就舉辦得很成功,將洶湧的人潮和美麗的花潮推向一個頂峰,快樂了每一個來參觀的香港市民的心,也豐富了外來遊客行程,增添一份富有意義的節目。

  香港其實有許多優勢,我覺得還未被充分挖掘和宣傳,這方面也許人人都有責任。我到過人口只有十餘萬的金門島,當地不斷更新旅遊推介資料,也印備了各種水準頗高的單張、小冊子,內裏的攝影上佳,文字富有文采,無不是請專業人士下了很大苦心製作的。

  香港中西文化交織融合,鼎盛時期的香港電影在亞洲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香港飲食文化融會了嶺南、東南亞、歐美等地區的美食特徵;香港的展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入場曾經達到百萬人次的香港書展)經驗豐富,素有口碑;香港本地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這些都不妨再雲集各方專才,共同大力宣傳和行銷。

  一個城市的發展機遇應該緊緊被抓住,像這次花展一樣。

  當花潮在春季熱烈而蓬勃,就爆發了驚人的人潮,喜事就頻頻而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到洪都拉斯“钻洞”探险:探访考古遗迹 欣赏蓝海之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