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面临着哪些机遇?今后产业发展有哪些着力点?最近,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及业内多家企业。
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无保护左转、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窄路及拥堵路段通行、自动绕障……北京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推出的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轻舟乘风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支持城市多场景、高速公路、快速路多种复杂路况的点到点辅助驾驶,让开车变得轻松。
包括18个智能水位站、5个流量站、100套森林火灾地表火探测器在内,200余个前端感知点位,将实时数据输送至云从科技主导搭建的综合枢纽数字孪生平台——“天府大脑”,并在数字孪生世界完美复原成都天府新区的生态现状。水体抬升、水质反演、污染等城市应急事件,在AI(人工智能)赋能下完成高效能治理。
六轴机器人轻柔地抓起几十公斤重的电池模组,精准放置到电池包底座上,在AI视觉和100%扭矩监控下完成自动拧紧,安装精度达到0.2毫米……在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电池车间模组上线工位,由上汽通用工程制造团队与国内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开发的“机器人、3D点云视觉、力控感知”技术融合应用,在业内成功落地。
“智能视觉技术在装配工艺中的应用,有效避免了模组在组装过程中由于磕碰造成的潜在安全风险,确保了装配过程电池零损伤。”据工厂负责人介绍,后续的电池包涂胶、合盖、拧紧工艺,也全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器人自动完成。通过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的视觉技术进行多重质量保证,安装工艺实现测量精度小于0.1毫米,确保电池包满足最高密封等级要求。
不仅如此,在武汉奥特能工厂,数字孪生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产线规划、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生产运营监测、设备预维护等领域,节省设备建造、调试时间约50%,项目实际投产比规划提前了5个月。
以上事例,是我国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缩影。总体看,有四个方面主要进展: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我国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占53.4%;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我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
——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关键核心技术局部突破,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云从科技、京东等一批AI开放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融合应用步伐加快,赋能效果持续显现
“春节后,早高峰等车时间变短了,车上也不那么挤了。”2月23日7时40分,李先生在深圳桃源村东72路公交车站登车。他并不知道,车队根据智能排班,车辆周转率提升10%,乘车舒适度也提高了25%。
深圳巴士集团安托山公交车队调度组长陈晓岚告诉记者,去年车队6条线路、72辆公交车安装智能系统后,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车队可以通过精准匹配的动态飞线图,全面了解线路客流信息,如哪个时段、哪个区间客流量大,进而调整线路早晚高峰时段的发车频次,增发72路、M500路区间车,提升了线路运营效率,方便了乘客出行。
据了解,目前,深圳已经有6000辆公交车安装了该系统。构建城市级公交大脑不仅帮助公交公司降本增效,还有效推动城市智慧出行。
“伴随着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越来越深,战略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做自进化城市智能体。”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说,云天励飞拥有算法、芯片、大数据全栈式AI能力,基于对行业场景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定义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实现了算法芯片化,进而打造具备多维敏捷感知、海量数据分析、全局实时洞察、持续迭代进化的城市超级大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一系列示范应用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成都等多个城市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成效初显,正在从医疗、交通、制造等先导产业领域向旅游业、农业等领域拓展;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领域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的热点应用场景;制造业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等重点环节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良好发展生态
“作为国内首款可量产的百TOPS级大算力AI芯片,地平线征程5已经获得比亚迪、上汽、一汽等多家主流车企的量产合作项目,首款量产车型已于今年2月落地。”业内专家表示,实现大算力车规级芯片量产,国内芯片企业仍需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如先进封装技术、自主IP技术、高算力芯片系统架构,以及功能安全流程、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车规可靠性认证等。
车规级智驾和智舱芯片,只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短板之一。安晖认为,总体看,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积累不足,核心算法、AI框架、芯片及基础元器件与国外差距较大,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研发。
“实现人工智能产业高水平自主可控,国内企业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安晖列举道,一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开发,加强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等基础技术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加快智能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及关键算法等共性技术迭代升级与产业化,发展感存算一体化的智能传感器。三是强化知识计算引擎、跨媒体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等技术攻关与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四是加速语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技术向跨媒体技术提升,推动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发展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五是加快人工智能与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鼓励开发融技术产品并加速商业化落地。六是推动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探索。
在云从科技副总裁王仲勋看来,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初创公司在获得资金支持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有时无法承担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高昂成本,“此外,一些财力雄厚的大企业,项目投资更多关注短期的投资回报率,对长期规划且产出成果不明确的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视不足。”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良好发展生态,具体举措包括:组织由大中小企业联合、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我国智能芯片、开发框架、典型智能产品等水平;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推动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依托先导区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以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5日 18 版)